可是现在,他看到了平南军战船的实力,于是便震惊了。
郑家水师无论是剿灭海盗也好,和荷兰人海战也罢,靠的从来都是人多船众,料罗湾海战也是靠着船只围上去火攻才把荷兰人打败。
对火炮的使用,郑家并不是太重视。因为就算郑家水师的主力三桅福船,结构所限,根本装不了多少大炮。郑家也从来没打算用火炮击沉敌船,海战靠的更多的是接舷战,靠弓箭、火铳,靠火船进攻。
而现在跟着郑鸿逵的都是平底战船,这些船只相比远洋的福船来说小的太多,船上根本就没有多少火炮,只是在主力战船上才会有一门两门。
可是现在,从声音上来听,平南军水师几乎每艘战船上都有火炮,因为这是数百门的火炮在轰鸣!
郑鸿逵不知道,平南军军械司专门为内河战船设计了几十斤到数百斤的火炮,射程从半里到数里不等。几乎每艘船上都有火炮数门,整个平南军三百多艘主力战船,火炮的数量六七百门之多。
当然相对红衣大炮来说,这些几十斤数百斤的火炮都是小炮,用于攻城拔寨根本不成,可是对付江上的敌船却是够了。
三百多斤的破虏炮,弹丸有一斤二两重,射程三里,威力能够轻松击穿船只的舷板。挨上两炮,轻则船只大量进水,重则会被击散架。
而现在,明清双方的船队相距还有数里远,清军船只已经覆盖在了明军射程之下。无数的炮弹破空而来,落在江水力,砸在船只上,不时有绿营兵被炮弹擦过身体发出不似人类的嚎叫声,更多的则是一声不吭的毙命当场。
还击?清军的战船都是从左良玉军中以及顺军军中缴获,而这两军哪里有什么专业的水军,说是战船,更多的是用以渡人的民船罢了。船上弓箭火铳不少,至于火炮,拜托,那么重的东西如何能搬上战船?
所以,面对明军战船火炮的攻击,清军船队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浩浩大江自西南滚滚而来,长江之东便是所谓的江东之地,自唐代以来便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
而自上游进取江东,以水道最为便利,浩荡的大江是运送军队的最佳途径。因为长江南岸丘陵湖泊河流实在太多,根本不利于大军行进。
历朝历代以来,在这大江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战斗,滚滚长江水,浪花涛尽无数英雄。
现在,在这长江上,明清之间的大战即将而起,数十万军队对峙在芜湖之地。
满清以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辖下八旗兵四万,绿营兵二十余万,战船千艘,营寨夹江而立绵延数十里。
大明则以平南侯陈越为讨虏大将军,携扬州大胜之威挥师西进,手下有平南军六万,郑家军两万,京营兵六万余,共有军队十四万,战船五百余艘,以芜湖为根基,在长江之东布下防线,牢牢的卡住满清攻打南京之路。
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对大明来说,芜湖要是战败,南京不仅没有屏障,也再没有可战之军。
而对于满清来说,东路的多铎部已经全军覆没,阿济格部八旗要是再损失过大,满清的势力将折损大半,别说占领大明,就连压制蒙古人的力量都不足。
既然战斗对双方都如此的重要,也都输不起,自然浪战不得。双方都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扎下营盘,然后派出小部军队相互试探,寻找着对方的破绽。而这才是一场大战的常态。
长江上,不时有小股规模的水战发生着,箭矢乱飞、火铳轰鸣,厮杀着交战着,不时有船只被点燃,在熊熊烈火中沉入江中。
江岸上,阿济格派出数支绿营沿着江岸进军,试图从岸上夹击击溃明军,而明军却倚靠着地势挨着芜湖城扎下牢固的营盘,使得绿营兵数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数日之后,双方对对方的实力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陆战,平南军依靠丘陵立下了坚固的营寨,重重叠叠足有数十座之多,想打破如此多的营寨耗时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要损耗多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