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这一带为顺军余部控制,靠着崇山峻岭道路南行,长江探险水路难过,十多万顺军牢牢控制了万县到夔州这片区域,和西面的大西军东面的明军抗衡。
当初李自成丢掉潼关仓促经武关南逃荆襄时,远在陕北榆林的李过高一功部并未来得及跟着逃出,可是西安所在的关中已经被清军占领,李过高一功部明军只好取道甘肃陇西进入了四川,经汉中一路往南,来到了江边。
然而刚到南方,便得到了顺军再次大败皇帝李自成被杀的消息。西路顺军便只能在夔州停留下来观望。
跟着李自成的东路顺军随着李自成的殉国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跟着郝摇旗投降了明朝,另一部分则在田见秀袁宗第等带领下,佯作和明廷谈判,借机却通过了湖广前往夔州,与李过部汇合。其间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屡次发兵攻打,却被过境的顺军哀兵击败,最后任由这支只有三万余人的溃兵西上夔州。
李过、袁宗第、田见秀、高一功等都是陕北的老人,和明军厮杀了十多年根本不愿归降大明。汇合之后仍奉大顺国号,立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为大顺新主,封高皇后为太后,在夔州再建大顺政权。
之后,李过等一直想着出夔州攻略大明湖广之地,但有何腾蛟带领的明军在,叛徒郝摇旗部也被调到荆州对顺军进行严防死守。顺军出川进行的并不顺利,而且李自敬的威望能力不足以服众。再加上顺军内部诸将之间各不统属,相互协调不易,没有李自成刘宗敏这样有威望的人压着,根本难以形成统一行动。
在顺军中,一只虎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对大顺最为忠心,重建大顺之心最为迫切,为了协调众将,他一直在积极奔走着。然而他虽然是李自成的侄子,功劳也算卓著,高居制将军之位,想让袁宗第、田见秀这样的重将听他的也是很难,李过一直在发愁。
这日,突然有一队使者从西面而来,带来了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圣旨。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出自陕北的巨寇,一直以来有过合作有过竞争,李自成也曾经起过杀掉张献忠吞并其部的心思,所以两个势力之间实在是敌友难分。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之后,张献忠也攻入了四川,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虽然和大顺的成就相比,大西要弱不少,可正因为偏据四川,大西没有受到清军的打击,明军急着应对清军的南下,也没有重点关注四川。所以大西政权得以在四川发展了起来。
虽然明面上达成了瓜分海上利益的协议,可对郑家来说却也是服了软,内部很多人心中很是不忿,便是郑芝龙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
一山难容二虎,大海虽大有两家势力存在也嫌多。即便是为了郑家长久性的富贵下去,也必须得把齐国公府的势头打下去。
明着战斗动静太大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会两败俱伤,不过偷偷的下绊子却很简单。郑芝龙知道陈越在朝中树敌很多,若是能在朝廷层面把陈越扳倒,没了陈越,舟山和东番势力自然会烟消云散。
所以,虽然达成了协议,郑芝龙也不介意偷偷写上几封信送往南京,只要齐国公陈越的举动散播出去,自然会有朝廷官员出面弹劾,根本用不着郑家动手。
陈越正忙着移民安置,对东番岛上所有明人编户齐民,虽有顾君恩、单明磊、李彦直等人协助,每天也忙的不可开交。
郑芝龙正绞尽脑汁盘算着如何应对崛起的东番势力对郑家的威胁。
而南京朝廷则陷入了又一轮的争执,随着路振飞的罢官下狱,朝堂上的局势渐渐分为两方势力,官员们围绕在史可法与钱谦益身边,形成了两派。
史可法出身东林党,钱谦益也是东林党的大佬,可是东林党只是个松散的组织,其内部也有着利益之争。
钱谦益在东林党中的地位要在史可法之上,可史可法却是内阁首辅,身边围拢着一帮清流官员。
路振飞北伐失败丧师辱国,首辅史可法一系的官员极力要求按律处置路振飞,进而牵连路党,为自己人腾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