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本来最好的条件便是你我两家合二为一,不过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我大西军虽然占据了四川天府之国,可总归太过偏僻。往北虽然可以经汉中攻打陕西,可川道难行,陕西陕北经过历年杀戮,早已人烟稀少,便是能够占据也无一供养大军。从四川往南可攻打贵州云南,可云贵更是荒芜之所蛮夷之地。故往东攻打大明腹心之地才是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
可是你们顺军驻扎在夔州堵住了我大西军的东进之路,咱们虽不是一家人却也是同根同源,没必要自相残杀白白便宜了明军。故咱们两军合一,一起攻下荆州,然后各自选定一个方向进军,至于谁能占有多少地盘,谁能夺得大明江山,那就全凭自己本事!”
张定国语气诚恳的道。大西军攻占了四川之后,并未像他说的迅速稳定了四川的形势,四川的土司明军残余的叛乱此起彼伏,大西军疲于应付。
大西军中有识之士仔细分析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便是以四川一省之地,根本无力供应大西军三十多万军队。盘剥过甚只会引发反抗,屠杀只会使得反抗更加激烈。四川除了成都平原以外,到处都是高山丘陵,叛军随便躲在山中大西军便难以进剿。
所以困守四川只会越来越弱,倒不如只留少部分军队守川,大部分军队杀出四川,攻略大明各省。至于进攻的方向确如李定国所说,往东是最佳的选择!
这么大的事情李过无法独自做主,立刻召集袁宗第、田见秀、高一功、白旺、贺珍诸将商议。众将不约而同的同意和大西军合作,出三峡攻打荆州。
实在是因为这些天来,诸将诸军过的太苦。夔州一个州也才几万百姓,突然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的军队,仓促之间哪里能够弄到足够的粮食养军?
很多军队过着吃糠咽菜靠野菜度日的悲惨生活,好在顺军原本就是活不下去的农民,过惯了苦日子,士气这才没有崩溃。
可是,若能够打出去改变现在悲催的生活,没有人不乐意!
在大明朝廷毫无察觉之时,四川的大西军和夔州的顺军迅速合流,于腊月隆冬季节出兵夔州,连克归州、夷陵,兵锋直逼荆州,立刻引得整个大明大震!
大西军派出的使者是安西将军张定国,乃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其心腹,大西国四大将军之一。
大顺新主李自敬只是一个毫无见识的农夫,口笨舌拙,毫无见识能力可言,别说和一代枭雄李自成相比,便是连一般人也比不过。当上大顺皇帝纯属赶鸭子上架,为了平衡大顺诸将的关系。实际上夔州的事务基本上由李过做主。
张定国来到夔州之后,拜见过顺主之后,便由李过进行接待谈判。
张献忠和李自成曾经有过蜜月期,在桐城兵败之后曾经投靠过李自成,所以张献忠的义子张定国和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是认识的,而且十分熟悉。
见面寒暄过后,张定国直接道明来意,替张献忠招降夔州顺军诸部。
“我顺军什么时候沦落到投靠大西王了?”李过闻听勃然大怒。
“虎兄别紧张,我父皇并没有恶意,大西和大顺都是从陕北出来,咱们本来就是一家。现在明军势大,咱们只有合二为一才能对抗大明。”张定国苦口婆心劝道。李过绰号“一只虎”,张定国平素便以虎兄相称。
“既如此,为何不是你大西投靠我大顺呢?”李过冷冷道。
“虎兄莫要谈笑,眼下我大西占有整个蜀地,兵精马壮粮草充足。而你等虽然还有十数万人马,却困在夔州这方寸之地,粮草无以为继,不得不开荒种田维持生计,又哪里有攻伐重建大顺的资本。
若是你我合为一家,可以四川的粮草接济尔等,咱们共同出兵顺江东下,攻打湖广江西,进而夺取整个江南,岂不是轻而易举?”张定国劝道。
“当初我们连逢大败,最困难之时只剩下十八骑,可还不是在我叔父的带领下发展壮大,席卷中原打下北京。现如今我大顺还有十多万人马,比之当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又何必仰人鼻息!定国兄你不必再说,想让我大顺投降你们,绝不可能!”
李过直接拒绝道。对李过来说,李自成所建的大顺是他的骄傲,只要他一息尚存,大顺的旗帜就绝不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