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张定国亲征

明末好女婿 任国成 2235 字 9个月前

总兵王世才骑在战马上,得意洋洋的带兵行进。岳阳府城之战,他带兵最先攻入岳阳,收复了岳阳府城,可谓大功一件。

和惨遭埋伏损失惨重的土司龙傲狼兵相比,他部下士兵的损失微乎其微。

然而,还未充分享受掠夺的滋味,王世才又被堵胤锡命令撤出岳阳府城,带兵继续追赶后撤的贼军。

先是打下长沙府,又一战收复岳阳城,然后击溃了三万西军,这也使得兵备道堵胤锡威望剧增,从普通明军到土司狼兵,对他的命令无人敢于违背。

王世才虽然有所不满,却丝毫不敢有怨言,而是作为先锋带着军队出发,向着武昌城的方向行进。而堵胤锡带着主力就跟在他大军十里之后,双方只有半个时辰的路程,可见堵胤锡剿贼之急迫。

贼军已经大败,对作为先锋王世才没什么不满,因为他知道这是堵胤锡在给他立功的机会。别的不说,一路行来杀死的西贼溃兵就有数百,即便一颗人头只有十两银子的赏银,那也是数千两,也算发了一笔小财。

而只要一路小心一些,防止西贼溃兵反扑,等到逼近武昌之时,他这先锋便算是完成的任务,到时便是一桩功绩。

王世才从世袭百户从军,二十多年做到了总兵一职,手下直系军队八千,经验自然很是丰富。他一路派出探马百余,查探前方以及大军两边的消息,八千士兵分成前后两部,除了不时派出小股军队前去剿杀探马查探的西贼溃兵,大军稳稳的往武昌方向行进。

而从探马探查的结果来看,贼兵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也许到不了武昌,便能追上贼兵主力。想想也能明白,兵败之后一路溃逃,没有物质补给,三四百里的路程,不崩溃才怪!

王世才要做的便是追上贼军主力,把这支士气崩溃的贼军全部留下,凭此大功足以使得他加官进爵!

很快,便有探马来报,贼兵主力便在数里之外,好像已经累的走不动道。这让王世才精神顿时振奋了起来,当即喝令手下加快行军步伐。

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经历了岳阳之败,哪怕手里还有着一万多人,白文选也根本提不起再战的勇气,带着军队一路溃败,迳向武昌而去。

张定国带着湖广西军主力现在武昌,只要逃到武昌便安全许多。

让白文选不敢停留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堵胤锡带兵穷追不舍。

一是为了痛打落水狗,再就是牵制西军给九江明军减轻压力,收复岳阳府城之后,堵胤锡并未久留,稍作休整以后,立刻带兵出发,跟在后面一路狂追。

武昌城,带领大军一路到达武昌,张定国不得不暂且停留下来。

从武昌到九江还有四百多里路程,乘船顺江而下大军七八日便可到达。可是,必须有足够的船只,还要有充足的粮饷。大军作战不是一个人走路,方方面面都得考虑清楚。

张定国的部下有八万多人,算上被他派出阻击堵胤锡的白文选部共有军队十多万人。不久以前,西军占据了大半个湖广南部,粮饷补给自然不成问题。可是由于堵胤锡的突然出兵,攻下了长沙府,阻断了湖广南部数府与大军的联系,自然也切断了南方各府的粮饷物资运送。

这也是张定国派白文选攻打堵胤锡收复长沙的原因,为的就是大军的粮饷供应。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船只,从武昌到九江最便捷的道路便是长江。而运送十万大军经长江到达九江,虽然一部分士兵可以选择走江岸陆路,可也需要大量的江船,而这么多船只,并非一日所能筹集。

当然完全沿陆路往九江也不是不行,可补给辎重就不方便运送,而陆路行军一日不过三十里,到达九江需要近二十天时间,还要翻越湖广江西交界的数座大山,没有船只运送军队的话实在是麻烦的很。这也是当初无论左良玉大军还是李自成的顺军都选择水陆并进的原因。

所以到达武昌后,张定国也没有闲着,而是派出军队就地征集船只,筹集粮饷。如何筹集,自然是从百姓家里抢夺。武昌一带的百姓算是到了血霉,历经左良玉的明军、李自成的顺军、郝摇旗顺军残余、张定国西军数次抢掠荼毒,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主豪绅,家家户户一贫如洗,死在乱兵之下的比比皆是,相比原来的户数十不存一,要到很多年以后才慢慢恢复。

张定国深知,和明军九江之战实乃决战,恐非一日一月所能结束,而辽阔的湖广更是大军后勤补给所在,所以他一边在武昌准备出兵九江的事宜,一边焦急的等待着白文选攻打明军的进展,然后便得到了白文选中计全军溃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