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江西巡抚阎应元的奏疏(第一更)

明末好女婿 任国成 2168 字 9个月前

王寅脸顿时阴沉了下来,“在下是分管军务的大学士,我认为阎应元的上书很适合很恰当,理应同意。现在战乱频繁,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岂能抱残守缺食古不化!”

王寅说完摔门而去,只把史可法气的脸色发青。

非科举不得做七品以上文官,这已经是大明朝的规矩,岂能轻易改变?史可法断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遂坐下来在阎应元奏疏上打了个大大的叉,然后在后面详细写了自己的意见,让人和其他奏疏一起送往内宫。

一般而言,首辅不同意的奏疏不必送到君前,可这封奏疏事关战乱的江西,又有着阁老王寅的同意,意味着内阁发生了分歧,必须得送进宫里交由监国公主决断。

在以往,对史可法处理过的奏疏,坤兴公主基本没过反对意见,可是这次史可法却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非比寻常。阎应元是谁的人史可法很清楚,若非陈越极力举荐,以阎应元小吏的出身哪怕立下再大的功劳又如何能够当上封疆大吏?而当时九江大胜,张献忠授首,崇祯高兴之余对陈越的举荐欣然接受,当时的史可法虽然觉得不妥,可面对兴奋无比的崇祯也无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阎应元是陈越的人,王寅更是陈越的人,阎应元之所以上书肯定是出自陈越的授意,以胥吏和军官充当府县官员,这些人必然以齐王陈越马首是瞻,如此江西便会成为齐王陈越的势力范围,江西上下从此只认齐王陈越而不知有朝廷。故这件事不是简单委任一些临时的地方官员那么简单,而涉及到关乎社稷稳定,史可法自然不敢懈怠。

然而现在事情已经超出了史可法的控制范围,奏疏递到了监国公主面前,一切只有等监国公主决断。而监国公主会做出什么决断,史可法能够想象出来,因为他知道齐王陈越和监国公主之间的关系。

内阁大学士增补之事让史可法等人颇不舒服,却也无可奈何,对王寅的入阁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下来。事实上不承认也没有办法,监国公主代掌君权,有权利任命大学士,现在也不过是中旨任命了一个大学士人选而已。而王寅是陈越的人也是众所周知,没有人愿意因为此事惹得陈越不痛快。

这些天来,一系列的事件证明陈越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对文官们也非常温和。带领军队进入南京之后,不仅军纪严明对百姓们秋毫无犯,便是陈越本人远没有以前的嚣张跋扈。除了韩赞周等少数人以外,基本上没有抓捕什么大臣,更没有抄家杀头之类,便是连曾经指挥军队和自己为敌的怀远侯常延龄都轻轻放过,丝毫没有追究的意思。

而唐王一案的尘埃落定,牵涉唐王的一系列大臣一个没有追究,三法司会审的结果罪名仅仅由死掉的韩赞周和不知去向的刘孔昭担了,齐王陈越对此丝毫没有不满,更是让文官们放松了警惕,渐渐放下心来。而陈越这几天来也只顾处理军务,整肃京营,对朝政完全没有理会,这让史可法深感满意。

现在的朝局和崇祯清醒时差不多,不,应该说比那时更好,毕竟崇祯清醒时喜欢所有事情都亲自处理,弄得内阁也不过是皇帝秘书而已,哪像现在,一切朝政大事都出自内阁之手,自己等人的权力达到了极限,一举一动都关乎这个国家的局势命运。公主监国,也没什么不好,史可法很是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自豪。若是那时自己做出了其他选择,现在大明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然而就在这时,一份来自江西巡抚阎应元的奏疏打破了朝局的平静。

这是一个平静的上午,内阁几位阁老各自在自己的值房办公。五位阁老,各自负责一块的事务,最后所有的事务都在首辅史可法这里汇总,然后再呈报宫里披红。

东阁大学士王寅是原本就是兵部尚书,在内阁也是负责和军务有关的事宜,因为史可法知道陈越别的不管肯定不会对军务松手,与其派其他人负责军务和大都督府发生摩擦,倒不如干脆就让王寅负责这一块儿。

不过因为王寅和陈越关系太过密切,史可法一直在关注着他,对于王寅处理过的事务一般都会再亲自核实一遍,以防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