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战正酣

明末好女婿 任国成 4468 字 9个月前

然而看着远处奔来的清军大队骑兵,邓炳珍眼中忧色越来越浓。此处距离聊城只有数十里,却遭遇到了大队的清军骑兵,难道是清军攻克了聊城?

不,不可能。聊城有着大军十多万,哪是那么容易被清军击败!而且若是大军溃败,必然有大群的溃兵出现,自己等早就会得到消息。应该是清军以骑兵深入明军境内,为的是袭扰,或者袭击明军粮队援军。

如此,正冲过来的清军骑兵不会太多,因为大队的清军根本不可能越过聊城防线,因为没人敢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深入敌后。人数越多的话,补给就会非常困难。

“敌军没有多少人,大家不用惊慌,这里距离聊城只有三四十里,只要咱们坚守一段时间,便会有援军过来!”邓炳珍大声喊着,鼓舞着士气。

“张煌言,弓箭手全部由你指挥,你可自行决定射击的时机!”邓炳珍沉声命令道,刚刚短促的战斗,张煌言的沉稳让他很是欣赏。

“是,将军!”张煌言沉声回道。

清军骑兵越来越近,蹄声响成一片,无数的骑兵漫山遍野而来,还未到达,疾风已经扑面而来,看着那无数高速奔驰的骑兵,明军阵列人人骇然变色。

事实上清军骑兵看着人数众多,其实只有五百骑,因为骑兵奔驰之时相互间距离拉得很大,虽然只有五百骑兵却隐隐然有着千军万马的威势。

不过面对前面明军小小阵列,清军骑兵却没有选择直接进攻,而是在距离二百余步的地方缓缓停了下来。以骑兵冲击有防备的步兵阵列,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对经验丰富的清军八旗兵来说,自然不会这么干。

八旗兵正白旗佐领马喇希缓缓停住了战马,看向不远处明军阵列,明军人数只有三百多,却在五百八旗骑兵威逼下还能保住阵势不乱,从这点便能看出对面的这支明军训练有素,应该是明军中的精锐。

马喇希历经三朝,和明军作战十多年,经验丰富无比,此次受命带着一支骑兵深入明军之后,任务便是袭扰抢劫,袭击明军粮道,在明军境内造成恐慌。他属下五百人,除了一百多名正白旗旗丁以外,剩下的都是蒙古兵。骑射功夫一流,但正面冲击作战能力就不行了,不具备攻坚的能力。

十来骑迎了过来,却是先前的先锋残兵。听闻白甲兵贝隆被明军射杀,马喇希大怒,贝隆是他麾下老兵,向来担任哨探攻坚等重任,没想到竟然死在了这里。

五百骑兵下马稍微修整了一下,在马喇希的命令下,二百多人转成步兵向着明军阵列逼去,剩下的骑兵则分成两队,绕着明军阵列飞驰,以弓箭射击袭扰明军阵列,为步兵弓箭做策应。

看着向侧翼飞驰的清军骑兵,以及正缓缓逼来的清军步兵,邓炳珍脸色严肃无比,他知道将面临的是一场血战,对手下这帮武备生新兵能不能撑住而感到担心,这批武备生是大明新军的希望,在武备学院学习数月,即将在改编的绿营兵中担任中坚,若是折损在这个地方,自己的罪过就大了。

张煌言却没有多想,他神色平静心中却热血沸腾。八十名弓箭手还有五十来个火铳兵现在都归他指挥,担负着远程狙击敌军的重任。

张煌言知道,这八十弓箭手虽然射术都不差,但是却没有太多对敌的经验,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所以在刚刚和清军前哨的作战中,很多人太过慌张,导致箭矢根本不知道射到了那个地方。所以,张煌言严令,所有人必须听从他的命令,不经批准不许放箭。

火铳手被张煌言放在了北方,负责配合长枪兵抵挡即将攻来的清军步兵。清军步兵破阵,必然穿戴重甲,张煌言已经看到,很多清军士兵从备马上取下盔甲穿戴,甚至有人穿两层甚至三层铠甲,这么厚的甲弓箭根本射不穿,只有火铳才行。

而骑兵为了保持速度和战马的体力,根本不宜穿戴重甲,否者战马根本托不动无法长久奔驰,张煌言看到那些蒙古兵很多都是身上穿着一件皮袍,连穿皮甲的都少,正好用弓箭对付他们。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随着马蹄声,满跶骑兵快速接近,虽然只有十多骑却隐隐然有千军万马的阵势。

而这十多敌骑看到了大队的明军士兵非但没有停止马蹄,反而直愣愣的冲击过来。于是众人便看到,除了前面几骑铁盔黑甲骑兵以外,里面还掺杂着数个毡帽皮袍的骑士,却是蒙古人。

虽然只有十多个骑兵,可若是任其冲入队列的话,骑兵重大的冲撞力之下,这数百人的队列会被撞击的支离破碎,这种结果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所以虽然只有十多骑,却没人敢轻视。而且,若是只有十多骑又如何敢深入明军境内这么远?后面必定还有大队的骑兵!

随着邓炳珍的话语,三百多武备生迅速集结着,排在最前的数十人已经肩并肩站成紧密的一排,锋锐的长枪枪锋直指来骑。

后面的武备生迅速的补上他们中间的间隙,把长枪从他们肩头递出斜指半空。

面对骑兵的进攻以长枪阵防守这已经是常识,武备生们也演练过这种阵型。

两排长枪兵之后,则是火铳兵正在紧张的装填着弹药,而弓箭手则迅速的拉弓搭箭,箭矢指向来敌。

武备生招生的时候,报名的大都是世袭的军户或者民间的豪杰。这些人基本的战技都是有的,世袭的军户只有长子能承袭军职,余者只能自谋出路,这些人一般都会些祖传的武艺兵法,故三百五十人中,善射者有八十人之多。

若论威力,火铳近距离能射穿厚甲威力比弓箭要大,可是弓箭射程远,射速更快,作战时要比火铳反应更快。

所以当武备生中数十火铳手还在装填弹丸时,八十弓箭手已经对着来袭的敌骑射出了他们第一支箭。

数十支羽箭向着敌骑飞去,大部分落在敌骑之前,少部分弓力劲者落在骑兵之中,两个骑兵中箭摔落马下。

邓炳珍见状微微皱眉,他知道属下的这些武备生经验实在不足,面对敌骑冲击时太慌张,敌骑还没有进入射程时很多弓箭手便已经射了出去,一个射出其他的也不由自主的跟着松开了弓弦,便造成了数十支箭矢只射中一两个敌人这种情景。

不过明军弓箭手的射击也打了袭击而来的骑兵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同样没有想到面对袭击对面的明军反应如此之快!

在大部分八旗兵的眼里,明军的战力实在乏善可陈,除了两次栽在陈越手下以外,说八旗兵无敌并非妄言,除了靠着坚固城墙防守,最近这十来年已经很少有明军敢在野战中和八旗兵对阵。萨尔浒之战、塔山之战,随着戚家军白杆兵,随着蓟辽、宣大、陕北三边,一支支明朝边军被清军歼灭,一个个名将战死,在明军手中几已确立了八旗军无敌的神话。

而多铎阿济格两支八旗兵的战败更多的是中了明军水攻之计,他们对明军的战力并不服气。而事实也是如此,路振飞率领二十万明军从襄阳北伐,却被不到两万的八旗兵击败,李成栋等将被迫投降。

所以,面对明军,八旗兵有着天然的心里优势,这也是他们敢以十多骑强攻数百明军阵列的原因。

在为首的白甲兵贝隆看来,这数百明军全是步兵,只要他们一轮冲击,便能把明军冲溃,剩下的只是从背后追击屠杀罢了。

然而明军的反应出乎了他的预料,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迅速的列成了防御阵列。不过那又怎样,只需要冲近前去,先以弓箭射出一个缺口,,再从缺口中冲入,同样能够轻易把明军击溃。

对这人数只有数百的明军步兵,白甲兵贝隆甚至没有停下来等后续大队主力到来的打算,就这么带队攻击上前。

然而明军的反应实在出乎他的预料以外,三四百人数的军队,里面竟然藏着近百弓箭手!而且先于清军发射,一轮箭雨逼得八旗勇士们不得不在马上躲闪,却还是有两个人被射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