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泰囧

生于1984 老徐牧羊 2501 字 9个月前

这种宣传方式跟新颖,但是要适量,还得对作品本身有信心,否则真要被骂成狗了…

不少观众带着放松一下的心情走进电影院。

影片刚开始,徐争饰演的科研男,满脸写满正经:“油霸饰演,一月十五号,第五百七十三次,第六组…”

‘不是说‘泰囧’嘛,怎么是国内?’

‘急什么,电影才开始!’

徐光头第一次当导演,电影的节奏却很娴熟,干净利落交代了故事背景,影片的主线任务就是徐争和王宝宝俩人组队,一起对抗商业对手黄博,看谁能先拿到大股东授权书。

入戏非常快,三两句交代完前史进入正题,观众一秒钟就能看出徐争与黄博两位精英人士之间干柴烈火的气氛。

“徐总,这是干嘛呢?又跟嫂子求婚?”

“出去!你不是在巴黎度蜜月吗?”

“老周有信了?”

“没有啊!”

“听说风投你都谈好了。”

“没有啊!”

“那这是要去哪儿啊?”

“去香港怎么啦?”

针尖对麦芒之后,镜头转到了飞机上。

王宝宝出场!

很多人说王宝宝这些年压根就没换过戏路,演啥都像傻根,一嘴不标准的普通话,甭管多努力,人们记住的只有傻根、顺溜…

“人也不容易,这形象逗乐观众,你还想咋地?而且挺老实一孩子,也没啥绯闻…”

呃,这大抵是观众对宝宝的第一印象!

《泰囧》的成功,很大方面是因为徐光头的徐朗和王宝宝的宝宝,这两角色给人留下的差异感,或者说错位感,人设立主了,再往里塞笑料就很容易了。

宝宝一出场那造型就让人忍俊不禁,杀马特金发自带嘲讽效果,剪刀手自拍让人无语,台词‘我发了微博你…’

顺带还有格言警句:‘你什么星座?’

简单一句话总结,猪队友…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很‘治愈’的电影,主题是关于救赎,很温暖人心…

好吧,不开玩笑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毫无疑问是一部并不那么传统的电影。

讲的是一个中年人的故事,一个一事无成的中年人,因为哥哥的病故从波士顿回到了小城曼彻斯特,意外成为了侄儿的监护人。

如果单纯听这样的介绍,能猜到的应该是叔侄二人的隔代冲突,或者在回乡途中寻找到一个久被遗忘的亲情、爱情之类。

《海边的曼彻斯特》也讲了这些,但他把更大的篇幅留给了这个颓丧的中年人。

一个失败者,已到中年,没钱没房没事业无子女。

这样的人还有追求吗?

不是说野百合不是也有春天吗?

恰恰,《海边的曼彻斯特》不是谈如何融化心中的块垒,去找寻到人生意义。

讲的是一种走向穷途末路的人生

穷途末路因为一个字面的穷字,让末路有了阶级感。所以,文学作品也好,电影也好,一切的末路都被认为是因为穷的基因。

lee的穷途,既没有人逼债,又没有上顿不接下顿。

他的穷途就是他对着一切玩意,毫无兴趣。

一个失误造成家里三个孩子的意外身亡,由此,他停摆了,人生停在了这一刻,因为他原谅不了这个肉身。原谅别人其实容易,因为你会获得满足感,道德感,认为你的灵魂得到升华。

但原谅自己,太难了。

故事最终,lee也没有走出来,他放弃了自我救赎…

“…这个剧本…”

马特呆萌听完之后,有点目瞪狗呆。

他需要消化一下…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点也不像好莱坞电影,反倒很像日本电影,很有是枝裕和的味道,平凡中蕴含着炸雷一般的响动!

“…这个人是不是很惨?”

许辉笑着看了看马特呆萌,后者还在思考。

很明显,他想让马特呆萌接下这部电影,马特呆萌算是许辉比较欣赏的一个好莱坞男演员,有才华,有演技,而且没那么多逼事,举个例子,他的爱情。

呆萌以前是花花公子,partyboy,在餐厅对他的妻子一见钟情,猛烈追求,结婚之后变成24孝老爸,嗯,他的妻子叫露西亚娜,当时是餐厅的女侍者…

关键露西亚娜嫁给马特呆萌之前有过一段婚姻而且还有一个5岁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