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4章 没有大魏将士去不了的地方

三国之无赖兵王 讳岩 5703 字 9个月前

“我想问你们,洛阳城里究竟有多少裁缝?”曹铄向那几个裁缝问了一句。

“算上学徒,大概一两百人。”裁缝回道:“要是魏王需要,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听候差遣。”

“所有的裁缝,全都停下手上的事情。”曹铄说道:“有几样东西,你们必须现在就给我做出来。先把做出的样品给我,等我确定可以使用,再批量制作。”

“敢问魏王,总共要制作多少?工期多久?”回话的裁缝问道。

“三样东西,每样十万个。”曹铄问道:“十天能不能完成?”

他要的东西数量太大,裁缝们听了,一个个都错愕的看向其他人。

三样东西,每样十万个,总共三十万。

洛阳城里的裁缝不过一百多人,按照每人一天能做五十件来算,工期也是太短了……

“这个……”心知做不成,裁缝回道:“魏王要求的工期太短,数量又太多,我觉着是不太可能做到。”

“不太可能做到?”曹铄眉头微微一皱,向他问道:“你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你们所有裁缝都没信心?”

“并不是信心的问题。”裁缝说道:“只是工期太短,要制作的东西又太多……”

“如果我下令挑选三千妇人给你们差遣,用多久可以制成?”没等他说完,曹铄就把他的话给打断了。

要是有三千妇人差遣,每人每天顶多只要做十样,十天还真是能够完成。

裁缝回道:“倘若魏王可以调派三千妇人,我觉得十天确实是可以完成。”

“只要能够在我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就算你们立下了大功。”曹铄对几名裁缝说道:“你们稍等片刻,我把需要的几样东西全给做出图样,你们回去制作出来,等我觉着满意了,再交给你们去办。”

裁缝们躬身答应了。

曹铄则吩咐邓展为他取来笔墨。

桌上铺着一张白纸,曹铄想也没想就画了起来。

他画出的东西,居然是一双袜子一双手套和一顶帽子。

袜子、手套都是加厚里面呆着麻棉的。

而帽子则是两边有着耳朵,扣上下面的扣子,可以把脸给护住大半的款式。

画出图样,曹铄又仔细看了看,这才递向裁缝们:“就照着这个模样去做,记住了,我要的不仅是厚,还需要让将士们用起来顺手。”

邓展接过图样,转交给其中一名裁缝。

裁缝看了之后,对曹铄说道:“魏王放心,只要人手足够,我们绝对可以按照工期赶制出来。”

曹铄摆了摆手:“将士们都在等着,可不要耽误了工期。多耽误一天,功劳没有,你们这些人都要被问罪!”

裁缝们当然知道他不是在说笑,赶忙躬着身应了。

等到裁缝们退下,看过图样的邓展向曹铄问道:“主公,我看图上那些东西好奇怪……”

“有什么奇怪?”曹铄笑着向他问了一句。

“那些像巴掌一样的东西我看着就古怪的很。”邓展说道:“还有两边有个兔耳朵的东西,另外还有个套子……”

画了一会图,曹铄正觉着口渴,才端起水喝了一口,听了邓展说的话,当即喷了出来,还差点没被呛着。

曹铄哈哈大笑,邓展一脸懵逼:“主公,我是说错了什么?”

“错倒是没有说错。”曹铄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对邓展说道:“那两只八章名为手套,是用来给将士们护着手的。无论多冷的天气,只要手在手套里,就感觉不到寒冷。带着两只兔子耳朵的叫做面貌,那两只耳朵是用来护住脸颊的。”

说到最后一样,曹铄又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得到了两样解释,突然曹铄又一阵忍不住的大笑,让他满头都是雾水。

等到曹铄笑的差不多了,邓展问道:“主公在笑什么?”

“套子!”曹铄又是没忍住笑了出来,他想到了这个词要是用在两千年后,会有多少人因此想到一种橡胶制品。

邓展说的时候并没有那些念头,他当然也不可能知道两千年后出现的那种东西。

茫然的看着曹铄,邓展虽然没再多问,目光里却满是疑惑。

“其实也没什么。”曹铄说道:“那件东西不叫什么套子,而是袜子。它是用来套在脚上的,将士们穿着它,再有了保暖的鞋子,即便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也不可能把双脚给冻着。”

“世人都知道主公往往会有奇思妙想,没想到居然连这些古怪玩意都能想得出来。”旁边的祝奥说道:“要是将士们发放了这些东西,以后还会有大魏将士去不了的地方?”

ps:两万字更新完毕,无赖兵王保鸟一战顺利结束,可是还有最强吕布……啊啊啊,最强吕布……接着码字去了……2k阅读网

关外的天气很冷,冰雪消融的也很慢。

曹恒已经换了个营地驻扎,好些日子以后,曹铄才得到了相关的消息。

洛阳这两天也在下雪。

鹅毛大雪仅仅飘落了一天,洛阳内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放眼望去,一片苍茫,除了洁白再没有其他色彩。

曹铄并没有在皇宫。

他正在农场巡视着。

自从农场开办以来,他几乎隔两天就会来到这里。

皑皑白雪把农场包裹起来,曹铄站在牧场的空地上,一些已经长到半大的牛羊正有限的在牧场中走来走去。

白雪的下面,还有着一些干枯的草叶。

牛羊在这里闲走,就是在吃这些干草。

邓展和祝奥陪在曹铄身边,他们已经在这里站了好长一会。

“主公,外面冷的很,要不还是去牧场里的房间坐一坐。”邓展说道:“天寒地冻的,我觉着也没什么好看。”

“就因为天寒地冻,所以才有该看的地方。”曹铄说道:“冬天太冷的时候,不仅家禽受不住,就连家畜也是受不了。我们得看看家畜和家禽的窝有没有搭建稳固,即便是搭建稳固了,还得弄清楚这些是不是能够保暖。它们稳妥的过了这个冬天,村民来年才不会血本无归。但凡是养殖和种植,总会有亏到家也不认得的时候。亏的次数多少,就看运道怎样了。”

“主公已经安排的如此稳妥,难道还会亏了?”对于曹铄的说法,邓展并不是十分认同,他总是认为种子撒在地上就能长出庄稼,牛羊放养在牧场,就能顺利长大。”

“邓将军没有耕种养殖过,当然不知道村民的辛苦。”曹铄说道:“旱季他们巴望着能多下两场雨,而到了闹涝灾的时候,他们又期盼着能多出几天太阳。以往农夫都是把命运交给老天,如今我要做的,是让他们从此不再仅仅依靠老天,凭着他们自己,也能把农田和牧场办的很好。”

“这里靠近洛水,什么时候都不会缺水。”祝奥也在一旁说道:“我觉着主公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你俩果真只是在沙场上杀敌的料。”曹铄笑着说道:“靠近洛水确实是好事,可也不一定全是好事。万一洛水闹了水灾,这里的村民该怎么办?农场最近看似办的已经不错,可我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没有筹备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农场附近,需要有个泄洪区。”

“泄洪区?”邓展和祝奥相互看了一眼,俩人脸上都露出了错愕。

“就是一旦发洪水,会被引到那片地方,而不是把农场给淹了。”曹铄说道:“有了那样的地方,经营农场的百姓就不至于遭受灾害。”

“主公已经想到,那就让人去办好了。”邓展说道:“凭着大魏的实力,难道连个小小的泄洪区也置办不起来?”

“说的倒是容易。”曹铄说道:“你们看看,附近哪里没有村庄?洪水来了,我该怎么把它们引走?”

“这么说主公的打算是很难办成了?”祝奥问了一句。

“也不是很难,只不过太劳民伤财。”曹铄皱起眉头:“天下河道那么多,每年发大水的也是不少。相对的来说,洛水反倒是个安静的。要是把天下间的河道全都给疏通了,也不知道得动用多少财力和人力。”

“动用再多财力和人力,还不是为了天下百姓?”邓展不解的问道:“难道百姓们还不能体谅?”

曹铄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

秦始皇连接各国长城,为的是抵御北方异族,动用民夫过多,以至于很多人死在了建造长城的过程中。

于是他落了个暴君的名头。

如果将来还有隋朝的话,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他是为了更方便的南下游玩,可大运河也通联了南北水陆,后来的大唐盛世和宋朝的商业兴盛,都与那条运河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所谓暴君,不过是动用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做了一件很可能是功在的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至少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是这样。

“主公。”曹铄望着远处的洛河没有说话,邓展轻轻唤了一声,随后问道:“怎么了?”

“没有什么。”曹铄说道:“我只是想到要做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容易。”

“主公文治武功天下无人能及。”邓展回道:“做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应该也不会多难。”

“你这个马屁拍的。”曹铄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胳膊:“我们也别在这里说话,你俩陪我到河边走走,看看水中的鱼儿怎样。”

“主公还要去河边?”邓展说道:“天气太冷,河边的气息又是湿的,比别的地方更冷一些。我觉着只要问问这里的村民,水里的鱼儿长的怎样也就好了……”

“鱼在水里,我们其实根本看不到什么。”曹铄撇了撇嘴:“我只是要去看看水质,水质好坏和鱼的成长有着必然的关联。水太肥,鱼则死。水太清,则无鱼。而且我们要是问村民,得到的回答多半是鱼长的很好。人们总是喜欢报喜不报忧,想要了解到真相,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河岸边上观察。”

说了这些,曹铄带着邓展和祝奥往河岸边走去。

来到岸边,他看见翻卷的河水稍稍有些浑浊,却不是浑浊的很严重。

距离河岸稍远一些的地方,河水则还是清凌凌的一片。

“牧场和农田的废水流到河里,附近的水还真是浑了不少。”邓展说道:“我其实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这些看似根本没用的水到了河里,却可以在这里圈养出大鱼?”

“还是那句话。”曹铄说道:“水至清则无鱼。正是因为水太清,所以才没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