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居民都这么积极呢?这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功劳,那时候他编了几本《大诰》,为了让大明百姓都遵守,竟然每家都发了一本,并规定家里收藏了《大诰》的犯了罪可以减罪一等,家里没收藏《大诰》的犯了罪则罪加一等,还规定熟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虽然后面《大诰》的作用慢慢变小了,但大明的子民却形成了一个习惯,皇上要是给大家发什么书啊律啊什么的,那就赶紧去领,领来了看不懂都没关系,那东西能减罪甚至能当官,不领那简直比猪还蠢!
所以锦衣卫这一嗓子吼出去,所有人立马全跑出来了。
这个时候锦衣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是不是读书人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要是有人想冒充,他们就随意在报纸封面上指个字,真认出来了,给发一份也没什么,要是认不出来,直接一巴掌就上脸了,能把人忽几丈远!
这一早上,因为突如其来的《新京报》,整个京城到处都是闹哄哄的,能领到的自然是得意非凡,领不到的就想尽去找熟人,找邻里,打听这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结果不到一个时辰,几乎京城所有人都知道了:
原来皇上御驾亲征率朝廷大军在辽东打了大胜仗,把建奴打的屁滚尿流,收复了上万里河山;原来孙承宗大人这么厉害,建奴一看见他就怕,甚至连城都不敢攻;原来大明也有无敌猛将,秦翼明和秦拱明两位将军竟然三两下就把建奴第一猛将莽古尔泰干掉了;原来。
最重要的一点,报纸上说了,今天正午,皇上将亲临天坛,祭祀上天,迎接冬气;还将在天坛旁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前祭祀阵亡的英烈,还会在新建的胜利广场接见英烈家属,奖励战斗英雄!
这下整个京师都轰动了,人们纷纷丢下手中的活计,拖家带口赶往外城,去天坛看皇上的英姿,去胜利广场看战斗英雄到底有多威猛。
午时三刻,崇正皇帝朱慈炅在上万锦衣卫的团团护卫下,带领上百位朝廷高官来到天坛,此时整个天坛已经人山人海,唯留锦衣卫看守的大道尚能通行,朱慈炅刚一抵达天坛,百姓便自发组织起来,跪地山呼万岁,一时间声振云霄,经久不散。
辽东自万历年间开始就一直噩耗不断,明军一败再败,最后几乎被后金压到京师门口了,京城里的百姓可谓时刻提心吊胆,生怕后金攻入京师。
虽然在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明军获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但那都是防守上的胜利,就那京城百姓都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子。
后面直到崇正二年,大明才趁皇太极率后金主力远赴京师,偷袭收复了广宁,但那个时候整个京师被皇太极肆虐了大半个月,城池外的百姓被后金掠去十多万,财物更是损失无数,大明可以说并没有赚到什么便宜,京师百姓正哀鸿遍野呢,自然没有人会去庆祝收复广宁。
这次就不一样了,大明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的打败了建奴主力,并收复了上万里河山,这意味着大明已经不惧建奴了,京师将再也没有危险了,京城百姓怎能不激动万分,他们跪地山呼万岁那都是自发自觉的,因为这次可是皇上御驾亲征打败的建奴,在他们眼里,这样的皇上才是真正的万岁!
朱慈炅在百姓的围观中祭祀完上天,又赶往旁边的大明英烈纪念碑祭祀了阵亡的将士,再来到胜利广场时,广场外围又是人山人海,接着又是一阵山呼万岁,当战斗英雄或者兵部派的代表上前领赏时,更是引起了一阵阵欢呼。最后朱慈炅宣布每位阵亡将士的家属都将额外发放一百两抚恤金时,整个广场顿时沸腾了,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直到他离去了很久之后才慢慢平息。
这一天,除了少数边远省份,其他所有省份都组织人员将《新京报》分发下去了,一时间几乎整个大明都知道了辽东大捷的消息,各地百姓纷纷聚集到一起,热议着辽东的大捷,大明处处欢声笑语,人们无不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