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这更夫二人,一人手提着锣,另外一人手里拿着梆子,路过这马家府外,纷纷走对面屋檐下而过,行色匆忙而过。
这里简单介绍下古代的打更,由于古代没有时间钟表,来精确计算时间,一般都是用钟鼓报时,也就有现在的“钟鼓楼”一说,其实就是方便告诉大家时间,好安排日常的作息而已。
这晚上就有更夫报时,一般有两名更夫为一组,一人提着铜锣,一人手拿梆子,沿着街道敲打报时,方便告诉大家时间。
这打更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乱敲乱打,简单介绍一下吧!这晚上分为五更天,却是打更六次,为什么呢?先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次打更是在戌时,也就我们说的八点左右,敲锣一声敲梆子两下,也就是“咣……当当”,称之为一更天是也。
这刚才敲锣的声音,即是亥时二更天,也就是我们现在晚上十点左右,此时两声锣响,后面伴随两声梆子敲打的声音。
这后面三更天,便是一慢两快,既是敲锣一声长鸣之后,后面伴随着两声快速的梆子声。
四更天方法依旧,即是这一声铜锣长鸣之后,紧接下来三声急促的梆子声音。
五更天也是这样,一声铜锣长鸣以后,会伴随四声急促的梆子声音传来,方便大家计算时间。
只见这二位更夫走后,对面巷口出现一个黑衣蒙面之人,突然一阵火光照射过来,遂既将头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