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高勗不由放缓了语气道:“你有何疑问但问无妨,本官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长官道:“多谢大人!学生的疑问有两点,第一点疑问是,学生听说殷崇义、刘仁规和杨信三位学兄或者与大王有亲,或者与主考官殷大人有亲,那么他们参加科举是不是得到了特殊照顾?”
高勖见他说得比较委婉,不由笑了起来:“你们放心就是,这三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和后面的评卷过程中都是公平公正的,不存在任何舞弊的可能。”
他将这次科举采取的弥封制度和誊录制度向众考生宣布。
这两个制度可以说是直接针对如今朝廷科举中存在的众多舞弊现象,那些曾经去长安参加过朝廷科举的士子对此感触尤为深刻,相比于那些苍白无力的辩白,和各种没多少意义的保证,这两项制度才是实实在在的从制度上来避免舞弊现象,其说服力才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高勖刚宣布完两项制度,他们便大声欢呼起来,之前的那些怀疑在这欢呼声中迅速被淹没。
过了许久,欢呼声才停下来,陈长官继续问道:“大王定下这两条科举制度,实是我等有心科举的学子之幸事,学生深感谢意。学生的第二个疑问是,虽然三位学兄都是依靠自己的真本领考中的,不过,以他们的身份背景,应该都有别的出仕途径,那么为何还要来参加科举,占用我等普通士子的名额?”
这个疑问,也是其他士子非常关心的一点,录取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若是再被那些官宦大族的子弟占去几个,剩下的就更少了,他们这些普通士子能够中试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所以众人纷纷看向高勖,看他对此怎么说。
高勖却忽然冷笑起来,道:“为何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这个问题让本官该怎么说你们这些士子才好?以前,那些宦官人家的公子不参加科举就能做官,结果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如今让他们参加科举才能做官,结果你们也觉得不公平,难道要让他们做不了官你们才觉得公平?”
众考生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陈长官虽然知道高勗的回答里面其实还有漏洞,比如说那些官宦人家的公子以后是不是都要参加科举才能做官,这一点高勗却没说。
不过陈长官犹豫了一下却没问出来,他知道这种事情其实是很难避免的,问出来只怕也没多大用处,再加上他有信心下一次就能中试,所以在转身与其他考生代表商量了一下后,陈长官又对高勖躬身道:“多谢高大人为学生等人解惑,学生等感激不尽!”说着,他与其他考生代表退回了人群之中。
高勖见众考生没有了什么疑问,知道这次风波差不多过去了,不由松了口气。
这是淮南的第一次科举,若是任由这些落榜士子闹下去,说不得事情就会闹大,到时候不仅会对淮南刚刚开始的科举取士造成巨大影响,对争取民心也没有好处。如今这样平安度过,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众士子,要他们安心读书,好好做学问,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主见。
“三天之后,大王会在节度使府亲自主持最后一轮选拔,凡是通过了复选的考生,这三天一定要好好准备,莫要以为不再淘汰人了就掉以轻心!须知,三日后的考试才会决定你们最后的排名。而这个排名,不仅将伴随你们一生,而且会对你们将来的前途造成极大影响,切记要好生准备。”高勖最后叮嘱,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