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众之中建立了好名声之后,孔子便开始布局对付三桓。
三桓的实力虽强,但毕竟眼界有限,就像孔子实行的初税亩和不得与民争利在三桓势力范围之内有效推行,必然会让民众唾弃三桓。
孔子便利用这一点,再加上三桓的统治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在之前还有空子可钻,到了孔子这里便都成了漏洞。
如一次,孟懿子领地之内有叛乱出现,孔子严令孟懿子平叛,可是孟懿子兴军不利,久久不能平叛。
孔子便派遣军队与叛军前后夹击,迫使孟懿子接受对军队的整编,而后就将乱局平定了下来。
孔子逐渐将三桓的军队收回到了公室,三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而已。
三桓的势力很快就被孔子瓦解了,孔子将鲁国的权力集中于公室之手,鲁国逐渐强盛起来。
当然,鲁国的强盛必然会招致周边公国的干涉。
在当时的情况下,东周王室已经无力管理各诸侯,诸如违反祖制和规矩的事情时有发生。
特别是到了后期,各诸侯之间的战争频繁,已经到了一点点借口就可以发动战争的地步。
这主要是因为南赡部洲动荡已久,大家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草木皆兵。
对于鲁国的复兴与发展,周边的国家都看在眼中,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还是为了阻止鲁国的发展,周边的国家竟然在齐国的怂恿下,开始联手来对付鲁国。
齐国、莒国、郯国、徐国、宋国、卫国6国军队分别开到鲁国边境,鲁国成为了被包围的国家。
一时之间风声鹤唳,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这其中,齐国的实力最为强大,国力是鲁国的数倍不止,着实给了孔子很大的压力。
三桓的势力刚刚解决,现在又面临着周边国家的强力干涉和压力,如果此次鲁国被6国灭国,孔子借助鲁国修炼帝皇大道、平衡法则就会受到极大的干扰,甚至很难取得更大的发展。
孔子带领的刚刚强盛起来的鲁国能够抗过去吗?鲁国的前途将如何?孔子的命运到底会不会出现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