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有更多的领土,鲁国也不介意扩张自己的势力。
此时,鲁国外有王室作为援手,内有儒学这个学说作为支撑,实力是愈发强大。
以王室为名,鲁国先后在周边王国强行推广儒学,逐渐地将除了齐国、宋国之外的其他莒国、郯国、徐国也纳入到自己的文化圈之中。
只有齐国还困难一些,不过儒学也在扩散之中。
一些儒门的弟子已经进入齐国,传道授业解惑。
儒学本身讲授仁义之道,在此乱世仿佛是格格不入,其实恰好相反。
战争久了,人们对和平就会分外地渴望;道德缺失久了,人们对仁义就特别地看重。
孔子的儒门主张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孔子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而是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此时的儒学就像一股清流,对当时的混乱社会而言是最好的良药,很能抓住人心,逐渐在民众之中扩散开来。
不过,就在孔子大力传播儒学之际,其他学说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先后出现,并且在一国或数国中广泛传播,整个南赡部洲出现了真正的“百家争鸣”的景象。
在鲁国附近的就是宋国人墨家,创始人墨翟,这一学派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提出了“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