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儒之圣人道

玉帝成长录 艾芮宸 1265 字 10个月前

邹衍在与颜回论战之时,抛出了五德终始说,却是被儒学之人抓住了漏洞。

不仅是学说,即使是普通的一场辩论,如果被对手抓住一个把柄或者失误,就攻击这一点,就可能被咬死,更何况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之下。

邹衍是后悔不迭,却也没法补救,话已经说出了口,而且已经在君王面前宣扬了许久这样的思想。

如果现在邹衍说我那种说法是错误的,他不仅将面临着大量学生的流失,也将完全失去君王的信任,他将不名一文。

所以当子贡的声音“儒学想在齐国与阴阳学派共同教化众生,还请邹大师允许”在他耳边响起,邹衍不仅没有生出反感或者极力反对的情绪来,反而生出了一丝感激之情来。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或者面对不同的人说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甚至可能南辕北辙。

如果在之前子贡如此说,邹衍甚至会不屑一顾,极尽嘲讽。

而现在就不然,邹衍就感觉子贡的声音是那么的甜美,如天籁一般。

因为他知道子贡有此一问,就表明了儒家的态度。

只要儒家不抓住这个巨大的漏洞不放,也就等于放了他邹衍一马,甚至可以说放了阴阳学派一马,这让他如何不感激。

邹衍心虚地向四周看了看。

子贡轻笑道:“邹大师,不用看了,我用的秘术,从我嘴出,你得你耳,不会有第三人知晓的。”

邹衍也是看得开之人,他心道:“事已到此,我再坚持也没有意义,说不得儒学进来,我们阴阳学派还将进一步发展。”

想到这里,邹衍的思想也开阔了,便舒展开了眉头,重重地点了点头,同意了子贡的提议。

子贡看到邹衍同意了,便代替颜回接着道:“邹大师,大师兄,我倒是觉得五德终始说别开生面。天地本为一体,两仪分化才有阴阳,但阴阳之间必有感应。就像五德终始说一样,君王必定是身具天之德行之人方有资格担任,而身具天之德行之人必然是天帝所派遣,所谓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则也。”

邹衍听后很受启发,便道:“五德之于五行,皆进化于阴阳,确实君王一定是感天地而生,受诸神眷顾。”

邹衍最后道:“此次论战,双方受益匪浅,皆有进益。深感学派交流之必要,还请儒家派遣大师前来齐国讲授儒学,传经送宝。”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