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孟子、子贡两人向孔子祷告,求教儒门发展之法:“儒门虽然不断发展壮大,却隐隐感到危机临近,还请祖师赐下长久之策。”
原来,当儒门有了大气象之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如同当初的截教和法家学派一样。
儒门的独尊地位不仅损害了许多学派的利益,连王朝君主对儒门也有了忌惮之心,甚至一些修行门派连惦记上了儒门。
修行门派的发展也需要世俗资源和历练机会,就像封神之时不少修行者就効力王朝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儒门的发展,其独特的浩然正气本身就诸法辟易,再加上王朝气运金龙让修行者在王朝重地可谓寸步难行。
门派的气运和发展有被儒门阻碍之嫌,如何不惦记儒门。
一时之间,儒门的气运翻腾,显现不稳之兆。
孔子一直也在关注着儒门的发展,作为儒门的创始人,他在享受着无边气运的同时,自然也有儒门紧密相连。
他也感觉到了儒门的危机,这主要是儒门毕竟不是真正的修行门派,又缺乏镇压气运之宝。
一旦受到气运波动,儒门没有强力手段护法,那结果可想而知。
“镇压气运之物可遇不可求,必须是先天之物,而且有镇压气运之能,可不是一般之物可替代的。”
孔子(含真)想了半刻,突然想到了一物,随手拿了出来,是一幅画卷,却是那山河社稷图。
山河社稷图虽是先天之物,却没有镇压气运之能。
孔子心道:“气运镇压这倒是有办法可想,可以用功德金光、玄黄之气弥补。”
心随意动,只见无数的功德金光、玄黄之气被打入到了山河社稷图之中,就见山河社稷图多了一股玄妙的气运之力。
功德金光、玄黄之气虽然玄妙,但想让宝物变成镇压气运还不够。
这是因为他们只是附于先天之物上,不是充分融合,起到的镇压气运之力并不稳定,与造化鼎那等真正的可以镇压气运那是云泥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