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那么神秘。
初窥门径,探索到了关键技术157项,实验课题254项,为后续研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认识了研制高精尖武器的难度。
然而国民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困难,同时支撑多个尖端项目的科研工作,显得捉襟见肘,核潜艇研制工作被迫暂时下马。
研制工作虽然暂时下马,但核心的核动力装置的研制工作与潜艇的总设计工作仍然在秘密进行理论攻关与科学实验。
但是暂停的这两年运动进入高潮,好多老专家靠边站,人才严重流失,重新上马还得招兵买马,重新组织,还得重新学些,有些甚至是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
即便景海林从头开始学,是来做学生的,有问题就要问大家,脑子摆在着呢!十分的清醒,思维敏捷,眼界宽阔,比谁学的都快。
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他首先聚焦的是核动力装置,核反应堆小型化,前辈们已经设计出来了。
他想到的是,核潜艇上需要自然水循环压水堆,并且这种压水堆好处是在航行在低速的时候,燃料棒根本不需要借助外力散热,航速上来了必须要开散热,防止堆芯融化,但问题是噪声又上来了。而景海林要攻克的就是这个问题,也就是消音问题。
消音问题解决了就意味着潜艇的隐蔽性好!
景海林目光一一扫过他们说道,“我知道你们心中满是疑问,召集你们来干什么的?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要参与一件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建造核潜艇。”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可是我们不会啊!”丁国良冷静下来后说道。
能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现实明摆着呢!
他们能不能参与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能耽误祖国的大事。
“所以你们就要学,说老实话,我也不会,我也要跟着你们一起学习。”景海林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年轻的脸庞道,“现在我来简要的说明一下这个玩意儿是什么?美帝在1954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在随后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大海中总航程达6万多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航行了一圈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航程都是在水下完成的,到了1957年‘鹦鹉螺’号才第一次更换燃料棒,也就是添加新的核燃料。三年多的时间里仅消耗的核燃料铀,不过才几千克。”
“嘶……”学生们倒抽一口冷气,这些学生多数是舰艇学校或者是造船专业毕业的,所以非常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要是用柴油作燃料,需要近百节火车皮来拉。
景海林继续说道,“在‘鹦鹉螺’号之后,经过改进的‘鳐鱼’号核潜艇,先是成功横渡了大西洋,然后又完成从水下穿过北冰洋的壮举。”
学生们听的即眼热又羡慕,咱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核潜艇下水游弋在海洋中。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是一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的设计的潜艇。‘鹦鹉螺’号,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造价为5500万美元,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装备了自导鱼雷……1960年美帝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潜地导弹,名为‘北极星’潜地导弹与核潜艇的完美组合,北极星潜地导弹已经装备在了华盛顿号核潜艇,且开始在美军中服役。使美帝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大大提升,第一次核打击把你给炸垮了,但是我有潜艇导弹在水下,你炸不垮啊,我第二次还可以进行核反击,所以就有了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景海林在黑板上,写下一连串的公式,拍拍手中的粉笔末道,“我们面临的困难恐怕都在这儿,美帝在核反应堆的基础上造核潜艇,用了10年,1954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苏联更为坎坷,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一脸严肃地说道,“而留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我们更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