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太皇太后撤帘,天子临朝听政(第一更)

自古红楼出才子 晴了 2291 字 8个月前

而平日里处理政务的垂拱殿则不同,太皇太后从于西侧,而少年天子坐于东侧,至于大臣们则是分列两班。

这就是为什么赵煦过去经常只能强忍无奈,看到一票大臣们喜欢撅起老菊花对着自己摇来晃去的原因。

而大庆殿与紫宸殿则又不同,这两殿进深足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太皇太后一般都是坐于天子身后,两人之间以帘相隔。

而大臣们在进入了大庆殿下,当看到了天子已然端坐在御案后,而身后那道垂帘依旧,不禁有些大臣露出了错愕之色,而还有一部份人则松了一口气,但是绝大多数的臣子却很清楚,元旦朝会这才开始,撤不撤帘,现在还早着呢。

等诸位大臣入朝参拜之后,宣表官手捧表文,开始大声地宣读起了大宋天子向上天和全国臣民表明心迹的表文。

等到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帘后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出人意表地清了清嗓子。“徐得功……”

“老奴在。”徐得功心中一凛,赶紧大声地答道。

“来,替哀家宣读这份懿旨……”高滔滔深吸了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了那份早已经拟就的撤帘懿旨,递给了徐得功。

朝中的诸位臣们纷纷面面相窥,这一切,似乎所有人的心里边都不约而同的升起了一个念头,终于来了。

随着徐得功那带着一丝颤音的尖细嗓音的响起,太皇太后高滔滔决意要撤帘不再听政,由已然大婚,代表业已经成年的天子赵煦临朝听政,主掌大宋权柄。

当然,懿旨里边说的大意就是,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这些年以来,身体不良于行,已然没有办法再保证执掌大宋权柄这样高难度的工作。

另外就是,如今的大宋天子,自九岁登基以来自今,一直都很勤敏好学,尊师重道,兢兢业业的努力学习着治政之法。

至今已有多年,而今,天子已然大婚,大婚,那自然就代表着天子已经正式成年,按照大宋的常例,但凡天子大婚之后,都应当亲自临朝主政。

这不仅仅符合惯例,更是祖宗之制云云。

而越是听下去,那些旧党大员心里边只能一个劲的p,嗯,旧党所崇尚的是啥?不就是祖宗家法吗?

祖宗家法不可轻易改之,既然如此,太皇太后撤帘而去,正是遵循着祖宗旧制,你们这些人谁若是敢再这个时候再跳出来反对撤帘,那你们还是高呼要死守祖宗家法的旧党吗?

而刘挚听到了此事,不由得喟然一叹,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太皇太后这一招杀手锏几乎是无法可解。

这也同样代表着太皇太后去意已绝,为免再被群臣起哄,干脆拿出了祖宗家法来压制住这些旧党大臣,让他们无话可说。

虽然这一年以来,太皇太后在对待旧党的态度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她终究在处理问题和政务的态度上较为温和与婉转。

而少年天子,却是一位十分典型的激进派,虽然这一年多来,渐显沉稳,极少会再发生在朝堂议政之时与大臣们激烈争论,甚至发火愤而离场的情况。

但是,新皇临朝主政,怕是很快,又要掀起一场令整个大宋都要动荡的风波了吧……

想到了这,刘挚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于出现这样的结果,他是无力去阻止的。

到了那个时候,不知道那些已经在乡间之间,荒蛮之地呆了数年时光的旧党大佬们,心里边积累了这么多年的怒火,会实施什么样的报复。

而满朝的旧党重臣,怕是用不了多久之后,就会步那些昔日新党的后尘,纷纷被发配贬谪。

徐得功终于宣读完了太皇太后懿旨的那一瞬间,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高滔滔清喝一声撤帘。

很快,那道已经在太皇太后和大宋天子之间悬挂了数年之久的帘子,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缓缓地垂落于地。

看到已然离开了御案,面向自己的赵煦,高滔滔心中一暖,微微朝着赵煦缓缓地摇了摇头,阻止了赵煦想要上阶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