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毕竟我大宋与西夏之间,交战多年,积年被西夏所掳掠的百姓,怕是有十数万之数,若是西夏以此为条件交换战俘,我大宋又将如何应对?”
“十数万百姓归宋,十数万西夏精锐归夏……”赵煦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大宋俘虏的西夏大军之数可没那么多。”高滔滔看到赵煦听到了这个数字之后那副目瞪口呆的模样,不禁失笑起来,这孩子脑洞开哪去了。
回过了神来的赵煦有些不太好意思地干笑了几声。“是孙儿走神了,咱们之前,俘虏的战俘将近四万,之后,陆陆续续俘虏的西夏战俘又差不多三万五千,那便是七万五千人。”
“七万五千战俘,多是西夏的精锐之师,久经战阵的悍卒,若是尽数释还,西夏的实力,就算是进取不足,也当自保有余,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他们暂时不敢与我大宋交锋,那么肯定也会想着办法找其周边诸小国的麻烦,吸诸国之血,以复其实力。”
听到高滔滔娓娓道来的分析,赵煦的脸色越发地显得难看起来。“难怪孙儿总觉得不妥当,若真是归还了如此之多的战俘,到了那个时候,我大宋若真是想要平定西夏,也必然会困难许多。”
“就是这个道理,问题是我大宋向来以仁孝治国。这个条件如若真不答应,一旦消息传扬开来,那可就不仅仅只是陕西路边陲的百姓会对朝庭心生怨隙了……”
“难道咱们真的无计可施了吗?孙儿实在是不甘心。”赵煦不禁烦燥地走动了起来。“早知如此,应该让他们将战俘直接斩了怕是还能痛快一些。”
“若是那样的话,怕是如今在边军作战的那些功臣们,都逃不过千古骂名。”高滔滔虽然能理解赵煦的烦燥,但是还是很理性地提醒自家孙儿一声道。
赵煦也只能长叹了一口气,杀俘不佯,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兵圣孙子亦有云:祸莫大于杀降。
由于杀降而致使大祸的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战国时代的“战神”白起;另一个是声称“霸王”的项羽。
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只留了二百多童子军回到赵国报信;项羽也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
最终这两位大人物的下场都很惨,白起被秦王强逼自裁,临死前先自问了一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后来又自答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看来白起自个心里很理解。
总之一句话,大规模杀俘的话,那绝对是会在史书上留下耻辱一笔,甚至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的。
怕是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而且杀俘之人的下场,也都让人不敢轻易效仿。
“孙儿一时情急,说了些过份的话,还请皇祖母勿怪。孙儿乃是一国之君,的确不该有此等念头……”恢复了清明的赵煦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朝着高滔滔深施了一礼歉然地道。
“无妨,官家能够自省其身,已显明君之兆,实乃我大宋之福也。”高滔滔笑眯眯地拉着赵煦的手臂,让他重新坐到了跟前,脸上的慈祥之色越发地明显。
祖孙二人为了此事,大是头疼,西夏的这一招分明就是阳谋,也就是说,大宋是不可能硬着头皮耍死赖的,毕竟,大宋相比起其他诸国而言,更好脸面。
“……唉,哀家也没有想到,陕西路诸将士为我大宋取得这等胜绩,到头来,却要眼睁睁的将那些战俘恭送出境,不知道他们会有何等想法。”高滔滔悠悠地长叹了一声道。
听了高滔滔之言,赵煦也不禁脸色又多难看了几分。“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应对?”
看到赵煦那副愁容满面的模样,高滔滔又于心不忍,只是,她实在也没有什么好点子解决这个办法。
官家也没办法,自己也没办法,天底下,怕是能够想得到办法去应对此事的人,咦?高滔滔陡然两眼一亮。“要不,官家你问一问王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