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决定提前巡视三州的王洋(第二更)

自古红楼出才子 晴了 2382 字 8个月前

只花了不到三天的光景,一行人便赶到到洪州城下。而洪州城外,原来的驻军大营,此刻已然变成了一座五颜六色,让人几乎以为是难民营的地方。

收到了消息赶了过来的洪州守将黄守信,洪州通判董群与正好还在洪州之地处理移民问题的高世则一起出城十里迎上了王洋一行人。

“怎么他们还留在这里,之前不是说让他们迁往宥州的吗?”王洋打量着这片难民营似的地方,不禁皱起了眉头,朝着黄守信等人询问道。

“大人,目前还留在这里的,绝大多数是吐蕃族百姓,那些党项人倒多已经前往宥州去了,可是这些吐蕃族却不愿意离开,而且好几位部族首领希望我们能够同意他们继续留在这洪州之地生活。怎么劝也劝不走……”洪州通判董群有些无可奈何地苦笑道。

“这些吐蕃族百姓要留在此地生活?为什么会这样……”王大官人一脸懵逼地问道。自己之前所计算的人口留存里边,只有汉民,可没有留下这些吐蕃异族的计划。

旁边的高世则清了清嗓子站出来耐心地解释道。“大人,其实是这样的,这些吐蕃人一向都比那些党项百姓老实,而且吐蕃人与汉人一般,多是为那些党项人的仆从,家奴或者是佃户。”

“而今咱们大宋对于党项人的态度,他们也看在了眼里,似乎觉得留在我大宋的境内,要比跟随那些党项人一般投奔西夏要更合算,所以……”

“所以,末将与二位大人商议之后,就先暂且留他们继续呆在这里,然后再看看怎么向大人禀报,倒是没有想到大人您和折将军会来得这么快。”黄守信也在一旁边表示道。

“大人,这些吐蕃百姓之中,有不少可是擅长于放牧的,末将心想就先让他们留下呗,万一我大宋又有胜绩,夺城取地,到时候,让这些吐蕃人为咱们大宋放牧牛羊……”

“好吧,既然你们觉得可以,那就先这样吧,不过你们记住了,一定要给我仔细甄别,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王洋最终也在心底认同了这哥仨的想法和意见。

“多谢大人,二位大人一路车马劳顿,还请快快入城歇息……”听到王洋松了口,三人都不由得面露喜色,赶紧邀请王洋等人入城而去。

第752章

然后又再绘制了一张之后,将第二张比较完好的样图和那张珍贵的华夏地图都锁进了木盒,关进了箱子里。

而随着用案几旁边的围棋棋子将那些北辽北部诸部落兵马的行进路线,以及辽国上京的兵马的南下路线进行预估之后,王洋的脸色越发地显得阴沉了起来。

因为,王洋所预估的方向,是大宋的河东路,也就是现如今韩忠彥老大人所经略安抚的地区。

河路路乃是大宋直面北辽最为重要的军各战略布防区域,大宋单单在河东路就布置了近二十万精锐禁和边军,再加上又有威望极隆,又精擅用兵之道的韩忠彥这位老资格名臣驻守,辽国想要在手握重兵,经过百年修缮,防线早已经固若金汤的韩老大人手里边占上便宜,并不现实。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王洋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或者说他那超人一等的敏锐第六感让他总觉得,北辽的这些军队,很有可能不是冲着那守备严密的河东路去的,而是冲着刚刚被大宋夺取的这三州之地来的。

如果真是朝着这边而来,那么,最多也就只有不到二十天的功夫,这只大军就会进入到西夏境内,兵临宥州城下。

王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指头轻轻地敲击在了案几之上,问题这一切,都仅仅只是自己凭着几封情报做出来的猜测而已。

真要将自己的猜测禀报朝庭,很有可能会被那些家伙不当一回事,更何况,那位北辽天子耶律洪基在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与宋国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

难不成,不是冲自己来的,而是冲西夏吗?现如今的西夏,比落水狗也好不到哪儿。重要的是,损兵折将,实力大损的情况之下,对于辽国而言,倒真是挺像是一块肥美的肉骨头。

毕竟,西夏所据有的可是河套这一水草肥沃之地,既可以种植粮食,又或者放牧牛马,过去,辽国可是数次进伐西夏,还不就是因为觉得有利可图。

王大老爷足足纠结到月上中天,这才支持不住,就在书房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