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节 暗流

射天妖 滨城小道 2261 字 10个月前

大明王一直驻守金门关,殿中百官察颜观色,见吴知民对大明王一字不提,顿时无人出声应对,吴知民起身,笑道:“既然众位大人都没好主意,今天退朝,明日再议。”

不久后,吴知民回到太子府,汤太师随后而至。

“太师对灵米和四方镇之事怎么看?”吴知民示意宫女奉茶,急不可耐的询问。

“四方镇位于金门关外,与大明王千岁有关,灵米可以改变军力对比,也与大明王千岁有关,当今陛下以往理政时,事事先问大明王九千岁的意见。”汤太师对问题本身不置可否,只是问:“太子殿下执政后,仍要事事先问大明王千岁吗?”

吴知民啜了口茶,品了品汤太师话中含意,对方没说任何意见,却似有了明确意见,问:“太师,若将四方镇归了齿火罗国,会怎么样?”

“不会怎么样,朝堂诸臣均是文官,不论说好说坏,全部可听可不听。”汤太师慢慢说道:“大明王千岁或许会有意见,但这天下必竟以后是太子殿下你的,他不会因此闹的叔侄反目。”

吴知民瞬间有了主意,道:“民间会不会说本王割地求和?”

“太子殿下只要日后倡节俭,轻赋税,自然万民拥戴,对一块化外之地,无人异议。“汤太师略一停顿,又道:“最多加个重视士子,让书生们感觉受到重视,他们自会感恩颂德,妙词如花的捧太子殿下英明无比。”

他想了想,忽然莫名其妙的说了四个字:“事缓则圆。”

吴知民似深明其意,道:“皇叔德高望重,手握内外兵权数十年,朝中一切太平,本王只是顾忌以后有变。”

汤太师恩了一声,打断吴知民的话,道:“皇权安危,绝不能寄于一人品德之上,更不宜与人分享。”

吴知民一笑颌首,两人各自品着茶,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奕王所说皇叔,便是金门关统帅大明王。

“此事容后再议,先说下一件十万火急的事。”一听大明王名字,吴知民眼角一跳,脸色倏地一寒,他勉力笑了笑,道:“金利西国一名神父钵尔沙,不远万里来给本朝献宝。”他一摆手,一名公公立刻奉上一个小口袋,复又退下。

“袋中之物叫灵米,据说常年吃这灵米,普通人可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吴知民道:“也可以这么说,本朝子民若常食此米,人人最差也是凝元修士。”

“啊,这是真的嘛?”

“真有这种好事?”

“诸位大人安静。”汤太师摆手示意,道:“且听太子殿下将话说完。”

“这灵米由卓大将军推荐,周天师也看过,品质绝无问题。”吴知民道:“有一事需说明一下,钵尔沙神父是随着齿火罗国使节团一起来洛都的,也就是说,齿火罗国如今可能早已种植这种灵米了。”

他目光炯炯环视群臣,道:“诸位大人也许只知道这灵米可以健身益寿,没听明白其中厉害之处,卓大将军你向大伙说一下吧。”

“这灵米会改变齿火罗国和本朝的力量对比。”卓鼎风面色凝重,进一步说道:“那若齿火罗国中若大量种植这种灵米,普通军士可以随意吃到,数年之后,两国军中力量将发生颠覆性对比,这是天大的事。”

众臣面色各异,有些大臣一脸不以为然,只听卓鼎风道:“钵尔沙神父向本朝提出一个条件,在本朝设立神殿,收人传教。”

“禀太子殿下,这灵米绝不能收,也绝不可让这神父在本朝境内传教。”王御史立刻出列奏道:“这些蛮邦异族久久仰幕本朝境内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风调雨顺,他们绝不会对本朝无缘无故的好,其中一定包含祸心。”

“王大人,不要吓唬人行不行?”太行令沙胜客笑道:“你连钵尔沙的面都没见过,就把人家列说成坏人了,咱能不能以事实说话?”

“沙大人”王御史正要出言争执,却听吴知民轻声道:“诸位大人都别争,先听听卓大将军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