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办公室”,侍女拿着团扇给贵妃扇风,杨丽华顾不得喝送上来的冰饮,继续督促相关人员各种注意事项,要求大家加班加点,大量生产紫色(骨螺紫)玻璃制品,当然,安全生产还是要注意到。
“南洋贸易公司这几年来一直向西洋诸国销售彩色玻璃制品,往后,紫色玻璃制品的比例会大幅增加,今年年底,会有船队前往极西之地,他们要带上大量紫色玻璃制品,所以你们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能做出紫色玻璃的工场有不少,别家如何不管,广陵工场的紫色玻璃,其紫色必须和骨螺紫相仿”
“相关人员的奖励,你们赶紧报上来,还有,配方要严格保密,莫要泄露出去了。”
杨丽华一口气说了许多话,终于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完,抿了几口冰饮,补充道:“配方保密期两年,到时候按例有偿转让,具体怎么做,按规矩来。”
“还有,鸽子蛋大小的玻璃珠太单一,再大些的呢?前几日你们说的新产品呢?”
贵妃发问,早有准备的人们赶紧将“新产品”端了上来,那是个方方正正的木盒,足有酒坛大小,由此可以看出里面装的物品尺寸不小。
侍女打开木盒,将其中之物取出,然后将其捧到杨丽华面前,杨丽华定睛一看,却见这是一个放在檀香木底座上的硕大玻璃球。
紫色的玻璃球。
这玻璃球有椰子大小,通体浑圆,有类似骨螺紫的紫色,但球体不是清澈的紫色,球心处有一团绚烂的的紫色,仿佛多种颜色深浅不一的紫色混合而成。
这团紫色如烟如雾,有拳头大小,看上去就像九天之上一抹仙气不经意间为紫色玻璃“冻结”,仿佛蕴含着神秘力量,只要玻璃球破碎,这团紫气就会喷涌而出。
杨丽华目不转睛的看着这颗紫色玻璃球,仿佛心神为其所摄,过了许久才回过神来,颇有些爱不释手的问:“好漂亮!此物有何名号?”
“回贵妃殿下,此玻璃球中色彩宛若一团紫气,又因为要远赴重洋前往极西之地,所以唤作‘紫气东来’。”
午后,广陵城一隅,一处玻璃工场内,贵妃杨丽华正在巡视,一众女性员工簇拥左右,她们虽然身份有别,但打扮都一样:身着工作服,外罩围兜、袖套,穿着布鞋,戴着工作帽。
工场里有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都要遵守,因为生产器械里多有转动部件,很容易将头发卷入造成伤亡事故,所以无论男女,进入厂房前全都得把头发盘起,收入小帽内。
杨丽华即便贵为贵妃,也不能例外,若她在工场里巡视发生意外,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而工场的生产过程若有什么问题被杨丽华抓到,后果同样严重:杨丽华可不是以客人的身份来参观,是以最高管理者的身份,来检查工场的各项生产流程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
她平日在长安,对于广陵工场的运营情况根据各项报告来了解,而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自然要里里外外看一遍。
这座玻璃工场投产于七年前,当时天子尚在潜邸,任扬州总管,所以是为豳王女眷的贵妃,亲自租到了这座工场的筹建。
如今七年过去,工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在内的各种玻璃制品,每年的盈利十分可观,可以说是一只下金蛋的鸡。
除了扬州广陵的玻璃工场,黄州西阳、相州邺城等地的玻璃工场同样是下金蛋的鸡,而管着“鸡舍”的人,就是贵妃杨丽华。
玻璃制品生产和销售,是皇室的重要产业,从将近二十年前起,就为潜邸及如今的禁中赚取了大量利润,而杨丽华管着这产业也将近二十年,皇室所有玻璃作坊,都在她的严格管理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杨丽华对玻璃制作工艺了若指掌,现场巡查时十分认真,而工场里的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全都是她带出来的人。
如今众人见着贵妃目不转睛盯着玻璃窑,一副准备鸡蛋里挑骨头的模样,个个紧张得手心出汗。
眼前这座炉窑,已经到了玻璃出窑的时候,明亮的熔融玻璃液从窑口流出,然后流入底部带圆孔的半圆形容器。
流经圆孔的玻璃液,温度稍降,愈发粘稠起来,颜色变成亮红色,成圆柱状继续下落。
一把由水力驱动的十字钢刀不断旋转,不断斩向这股粘稠的玻璃液,将其斩成一段段短圆柱形玻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