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丰收祭奠

昔言道 卓古 3660 字 11个月前

宴席正酣,太师起身祝酒,说道:“王子政,贤明仁德,腹有经天纬地之才,有王子如此,实在是天子之大幸,华夏之大幸啊!”

天子面露笑容,频频点头,座下众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姬政举杯道:“政既为周室长子,我自当以身作则,以华夏之兴盛为己任!”

说罢,姬政举杯尽饮,座下众人也纷纷举杯。

这时,与太师同样位列三公却素来不和的太傅起身祝酒,说道:“以臣所见,王子任虽然年岁略小,却胸怀天下,心系子民。以百姓之忧为忧,以万民之乐为乐,有王子如此,那才是社稷之福啊!”

天子虽然点头认同,脸上的笑容却收敛了起来。

王子任一眼便看出了天子脸上的细微变化,虽然心中不悦,却还是举杯向姬政敬酒道:“兄长游历民间二十年,比我更能体味百姓疾苦,所以,日后还请兄长多多提醒。”

说罢,王子任举杯尽饮。姬政也举起酒杯,心中暗暗赞叹三弟的城府。短短一句话,不仅不动声色的彰显了他的谦逊态度,更是揭露了自己因身世而流落民间的短处,而那句“多多提醒”,更像是未来的君王对于臣子的叮嘱。

姬政饮下杯中酒,用余光看向太师,果然,太师也是一脸凝重,他正凝视着属下,示意其起身祝酒。

接下来,两方势力在酒席上明争暗斗,唇枪舌剑之间尽是尔虞我诈,你死我活。

眼看这场闹剧愈演愈烈,天子甚是不悦,刚刚准备离席,却见太保大人突然起身,缓缓走至场中。众人不知其意欲何为,纷纷注视着太保大人。

太保大人向天子行礼,义正言辞的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没有储君,如今太子已然身故,二位王子又早已成年。如果明年开春再不册立新太子,周国必将生乱。周国生乱,则天下大乱!”

天子深吸一口气,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今日宴席,其实列位都心知肚明。既然如此,不如就开诚布公吧。太保大人,你向来公正,不如就由你来开个头儿,说说看,二位王子之中,你更倾意于谁?”

话音落罢,宫廷之中鸦雀无声,姬政与姬任分别居于天子两侧,二人相对而视,彼此清楚,此时已到生死关头。

沉寂片刻,太保大人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王子任身世正统,而且始终受教于朝堂,二十年来耳濡目染,王室风范不曾偏离,其品行高贵,举止典雅,故而更适合立为太子。”

说罢,太保走向姬任面前,向姬任行礼。

姬任则深深回礼。

太傅也走至姬任面前,向姬任行礼道:“臣,也以为王子任更为合适!”

紧接着,数名朝臣走出席位,立于姬任一侧。

太师见势不妙,急忙走至姬政面前行礼,他来不及多讲,只是高声喊道:“臣以为!王子政更合适!”

太师的党羽纷纷向姬政一侧走去,而太傅的党羽也不示弱,小跑着在姬任面前排成长队。

一时间整个宫廷乱作一团,对立党羽两侧分立,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也必须立即做出选择,或左或右,完全没有中间地带。不多时,周国众臣左右分立,形成了两条泾渭分明的队伍。

看着眼前的闹剧,张循不禁想笑,他低声自语道:“小姬啊,小姬,这难道就是你背弃了一切所追求的东西么?”

此时,两位王子面前各有一条队伍,而队伍人数相差无几。

天子心向姬政,但是看到两边实力相当,内心稍有不悦,却又不能表露。他指着诸侯使者们说道:“既然事已至此,你们也说说看吧。”

赵无恤率先起身,站到姬任一侧,向姬任行礼道:“晋国愿支持王子任为太子!”

越国使者见状,赶忙站到姬政一侧,行礼道:“越国愿支持王子政为太子!”

晋国、越国表达主张之后,便是一片鸦雀无声,其他诸侯国使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率先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