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节 烽火逐塞(1)

在这些官员心中,可能或许会觉得,若是教会了人民使用武器和如何杀人。

那自己的小命,恐怕就危险了。

而这在张越看来,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这次,刘进之所以会晚回来几天,主要原因就是他被张越说服了,此刻正在长安城里的武库打秋风。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将带着数千件封存在武库的军械回来。

这些被封存在武库的武器,大多数都是汉军淘汰下来的青铜兵器和旧刀剑,虽然对于汉军精锐来说,这些武器简直就是一堆破烂。

但用来操练民兵,教导民兵阵战之事,最是合适不过。

更可以借这个机会,在新丰建立一个近现代的预备役动员制度。

甚至进而在未来,组织起一支用全新武器和战术思路武装起来的新军!

张越带着官员们,走进县衙的正厅,自己一屁股坐到上首,然后看着众人,道:“冬训人民,操练武艺,演练战术,此国家制度,先王之道!”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弃其民!”他看着众人,补充道:“犹令民赴汤蹈火,而坐观其亡也!”

诸夏民族为何能从远古一直昌盛至今,无论过去的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还是现在的匈奴,都无法动摇中国文明的存续与发展?

靠的就是枪杆子够硬啊!

错非当初,汉家枪杆子够硬,能守得住篱笆,能在不利情况下和匈奴的骑兵集群这在长城脚下打个五五开。

匈奴人早就冲进中原的花花世界,烧杀抢掠了!

就像辽金蒙元在历史上s北宋的那帮渣渣一样。

宋人文明再高,财富再多,在异族野蛮人的马蹄面前,终究是化作虚无,化为灰烬、废墟。

但汉室面对着北方草原上第一个统一的游牧民族帝国,而且是称霸了整个东北亚,无敌世界的匈奴帝国。

却在卧薪尝胆六七十年后,逆推了回去,甚至最终让匈奴单于跪到了汉天子脚下。

这就是区别!

可惜,在现在,中原地区在远离了危机后,却似乎落入安逸享受和亡战的陷阱之中!

这怎么行?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几百年前司马镶且先生就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天下人!

心中想着这些事情,张越面朝长陵方向拱手道:“高帝当年,也曾明诏天下:不教而征谓之罪,不教而诛谓之虐!”

“当今天子也多次训示天下:民不教不得征!”

“故而,诸君当严肃看待,认真对待,此事,非小事也!乃关乎国家安危,社稷稳定和子孙未来的大事,请诸君务必郑重以待!”

众人听着,连忙纷纷恭身作揖,拜道:“诺!谨遵县尊之令!”

张越看着,满意的点点头。

这次冬训,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训练。

他还打算,将之常态化,立为制度。

无论什么时候,诸夏民族都不能放弃手里的刀剑与心中的弓弩!

因为,它们才是真理!

放弃了它们,就等于放弃捍卫真理,捍卫文明的权力!

“请诸君回去后,告诉各亭里正、乡官吏,要广泛的动员和晓瑜百姓,务必要令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身无残疾的男丁皆来应训!”

“此番,新丰当如边塞郡县一般……烽火逐塞!”

“烽火逐塞?”众人一听,都是吃了一惊。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烽火逐塞,哪怕在边郡,也只有少数几个郡玩得起这种规模的民兵训练。

因为,所谓烽火逐塞,就是大规模的应急机动。

对民兵来说,这会消耗大量体力,更将考验民兵的军事素养。

一个不小心,可能跑着跑着,整个队伍就稀稀拉拉,无数人掉队。

当眭弘等人议论的时候,张越已经回到了新丰县县衙官邸。

早就已经得到了命令的新丰上下官吏,都汇聚于此。

“侍中神武!”

“骊乡父老托下官向侍中致意!”

“新丰乡父老托下官向侍中致意!”

“枌榆社父老也托下官向侍中致意!”

“还有吾等临渭乡父老,也托下官向侍中问好……”

“下官代表工商署有司同僚,向侍中问好……”

一个个官员,纷至沓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亢奋的笑容。

就连太学生们,现在也都是满脸真诚的祝福。

现在的新丰,与张越上任之前,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特别是夏季旱灾歉收之后,立刻补种的冬小麦,现在长势良好。

在各种土化肥和人畜粪便的滋养下,现在,整个新丰县数万亩宿麦地,一片盎然的绿色。

而随着关中,主要是长安的公卿贵族们接受和追捧各种小麦制品。

将面饼、面条等麦粉制品,推崇为‘人间最美最精致之物’。

带动了整个小麦行情的上涨。

等到明年夏初,新丰宿麦收获,每一石小麦的卖价可能会与粟米齐平,甚至可能会超越粟米!

若将之精加工为麦粉,卖到长安市场上,一石麦粉恐怕能卖数百钱!

所得利润,将是过去种粟米的好几倍!

而谁都知道,小麦的产量比粟米高的多!

受到这个利好刺激,整个新丰县的所有阶级,对张越和他的新政都是赞不绝口。

在新丰县境内,张越现在已经俨然是人民的大救星……

高涨民望,带来了无比便捷和良好的施政环境。

现在,新丰各乡基层官府的指令与命令,几乎都得到了百分百的贯彻执行。

过去,经常出现的拖沓、阻扰、抗拒、阳奉阴违,现在统统不存在了。

百姓只要听说是‘张侍中的命令要求’都不需要官府督促和监督,自己就会主动动员起来,把事情给做好。

甚至,就连曾经是官府的对手和担任敌人角色的地方豪强地主,现在也一下子变成了温顺的小猫。

叫他修地窖,他就真的修地窖,让他组织百姓,收集村亭的人畜粪便,他就真的去组织百姓,干这个事情。

由之,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就是贡禹等太学生和其他怀揣着‘太平理想’的士子们。

现在,他们真的从心底相信了,张越描绘的小康之治和太平盛世了。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良好环境。

上无昏官,下无刁民,民风淳朴、良善。

仿佛一夜之间,地主士绅们就良心发现了,农民百姓也变得勤勉无比,就连过去一些村亭里出了名的懒汉、无赖子,现在也扛着锄头在地里劳作了。

就连市井之中的商贾之家,现在也是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孔子数百年前的预言,似乎正在照入现实:圣人之治国百年,可以去残胜暴!

新丰在贤能士大夫们的治理下,连半年都没有,就已经准备跑步进入三代之治。

这让这些理想主义者,如何不欢欣鼓舞?

于是,做起事来,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张越不在新丰这些日子,他们中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休沐,加班加点。

甚至还有人,白天忙着在官邸办公,晚上带着大批公文回家继续工作。

争取不让信赖他的百姓失望。

结果,这让百姓们看在眼里,纷纷觉得,自己真是走了大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