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节 希望之地(1)

该装怂的时候就要装怂,不能太高调!

等翅膀硬了以后,才有力气和别人打架!

直接进了工坊园的大门,一入其中,立刻别有洞天。

张越只是抬眼看了看,就对桑钧道:“一别半月,工坊园却已经换了天地!真是辛苦桑令吏了!”

“不敢!”桑钧微微自矜而略带骄傲的抬头道:“一切都是长孙殿下和侍中阁下布置得当,卑职不过守职而已……”

张越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桑令吏太自谦了……”

张越抬着头,打量着已经变了模样的工坊园。

在半个多月前,张越来此的时候,此地还是一个工地。

到处是散乱的砖石和混乱的道路。

但如今,却已是整整齐齐,节比而列的一个个工坊。

在园区的深处,少府考工室的超级工坊已经拔地而起。

滚滚浓烟,从工坊之中升起来,那是铁匠在淬火。

而街道两侧的工坊之中,人声鼎沸,木锯与转盘之声,声声入耳。

一辆辆鹿车,被人推着,往来在两侧。

大批制造好的零件,堆磊在路边,有些甚至已经堆积如山。

许多辆运货的马车,则停在工坊之间的空地,数以百计的工人正在将制造好的货物搬运上车。

目前,新丰工坊园的许多工坊,基本都已经具备制造大部分曲辕犁配件的能力。

也就是犁铧等关键部件需要从少府工坊那里进货。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工坊的生产效率都很高。

他们只需要生产出那些相对简单的零件,然后组装起来,装上从少府工坊园买来的关键部件,就可以运出去卖了。

甚至,他们连销售这个环节也不需要,直接拉到工商署,就能拿到钱!

而这些商品,根本就不愁销路!

除了新丰本身的需求外,长安的贵族豪强富商们,对于这些新式农具,有着如饥似渴的渴求。

工坊园的产量,几乎是只要一生产出来,只要摆上货架,瞬间就被守在官邸的人买走了。

这种简单便捷的生产、销售模式,让几乎所有的工坊主都尝到了甜头。

以张越所知,现在,袁家和其他几个有实力的大贾,都开始准备挖角少府工坊园,好让自己也具备生产犁铧等高技术要求部件的能力。

而看着这一切,张越内心充满了骄傲。

辛苦这么久,终于能见到成果!

当浮一大白啊!

送走常闻,张越坐在县衙大厅上,发着呆。

“久假而不归……”他笑着轻声道:“世无圣人,谁能免俗?”

像周公那样,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圣人,已经再没有出现的可能了。

这个世界上的政治,只会越发的虚伪、龌龊、黑暗和肮脏!

说不定很快,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无数人跳出来痛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但,这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就是现在,光明伟大正义的士大夫们,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人品高洁的大儒们,有几个没有被五铢钱的铜臭玷污?

能找得出来吗?

所以啊,纠结这些事情,纯粹是庸人自扰。

张越也想的开。

于是,他便提起剑,整理了一下行装,叫来桑钧和陈万年,吩咐道:“本官打算去工坊园看看,尔等就随我一起视察一下……”

工坊园是张越现在最关注的事情。

甚至超过了对冬小麦的关心。

因为,张越知道,这里才是真正的财富之源,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良方!

靠着小农经济,既不能实现社会发展,也无法提高生产力的进步。

讲道理,张越觉得,汉室要实现粮食安全,做到像古代那样的国有三年之蓄,就得玩规模化种植!

就得去开发东北地区的黑土地!

甚至得投入海量资源去经营和开发江南地区。

在这个没有规模化学工业的时代,也就只有这些地方能够提供足可养活全国数千万人民的粮食。

只是可惜,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主要是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发展。

还不能解放出足够的劳动力去开拓这些地方。

“记得我曾看过一本叫《我要做皇帝》的小说,书中主角在东北用的屯垦模式,或许可以用用……”张越心里想着。

只是,这种大规模移民屯垦的行为,他现在做不到。

得等未来,他有了足够的威望和权力,才有资本去推动这种大计划。

但……

想着这个事情,张越就忽然想了起来。

似乎,好像广陵王刘胥很快就要就国王险城。

而这位广陵王还缺一个人品学问都很强的太傅!

曲阜孔氏当代家主好像叫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