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节 新骑兵(2)

霍去病早亡,但卫青却活到了元封四年。

天子迄今依然记得,那位大将军晚年,在疾病与伤患折磨下,奄奄一息,再无半分人色的模样。

大汉帝国的长平侯,没有被敌人打败,被自己的身体打败了。

若当年,卫青有这些东西。

霍去病有这些东西。

匈奴人?

呵呵……

那里还能活到现在!

感慨一阵后,天子冷静下来,问道:“卿说说看,这些骑具,造价几何啊?”

张越闻言,恭身拜道:“马鞍制造,倒还算简单……”

现在出现在这些汗血马身上的高桥马鞍是赶工出来的粗制品,只是用木头和皮革在一个时辰内做出来的。

缺点很多,也很容易擦伤骑兵的大腿两侧。

但,若给出时间和足够的资源的话,制造出相对廉价,但适合骑兵使用的马鞍,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

毕竟,高桥马鞍其实只是思路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就是这马镫与马蹄铁……”张越禀报道:“若要造出合格的战争用具,少府还需要努力!”

现在的马蹄铁和马镫,其实是临死制造,纯粹用来撑场面的。

拿来阅兵和展示可以,但一旦进入实战,这两种器具的材料,恐怕无法承受高强度的作战损耗。

“具体是何问题?”天子问道。

“回禀陛下,主要是生铁的质量不过关!”张越回答道:“而若用钢铁来造,则恐怕造价高昂!”

目前的汉室冶铁,主要是用木炭冶炼,冶炼出来的生铁是铸铁,大多数是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的优点是含碳量高,缺点也是含碳量高。

含碳量高意味着其硬度高,但也意味着韧性低,容易断裂和磨损。

这是技术问题,必须用技术来解决。

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汉家生铁的缺陷,他自是知道。

不然,他也不会投入重资,几十年如一日,支持少府开发了炒钢和灌钢这两条科技树。

但,无论是炒钢还是灌钢,成本都太高了!

沉吟片刻,天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问道:“那卿可有解决方案?”

打发走兴奋难耐,恋恋不舍的将军们。

天子终于回过头来,将张越叫到自己面前,问道:“卿对马具做了些什么改动?何以将军们如此兴奋?”

张越笑着拜道:“臣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马具做了些改进……”

马镫马鞍,此时已经出现了。

不过,技术相当原始,设计也很不合理。

此时的马鞍,是一种平滑的皮具。虽然提高了骑手与战马的摩擦阻力,使得骑手能相对有限的解放双手。

但,骑手的自由与灵活,依然受限。

只有少数技术高超的骑手,才能在马背上自由活动。

至于马镫,也已经出现了。

不过,这是一种很原始的单边马镫,只能用于帮助骑兵上马,并不能让骑兵获得借力。

至于马蹄铁,上次李广利回京,张越就已经见过了其装备的原始马蹄铁——革鞮。

所以,此时的骑兵,是非常苦逼的。

汉军装备了这些原始骑具的骑兵,还稍微好一点。

没有这个条件的匈奴人,就很悲剧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骑着战马,奔袭上百里。

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用尽全力,用双脚夹紧马腹,双手始终紧紧抓住马鬃,以免被摔下战马。

在同时,你还得忍受各种高速运动带来的颠簸。

体质稍微差一点的人,直接就会在奔袭过程里gg。

哪怕是身体素质不错的人,在经过上百里长时间的奔袭后,也肯定会累的气喘吁吁,手脚肌肉抽搐。

在抵达目的地后,通常根本没有办法马上发起攻击。

必须停留修整一段时间。

这也是过去汉军对付入寇的匈奴骑兵时,经常对匈奴人设下的陷阱。

汉军的重兵集团,常常会采取一些压迫做法,迫使匈奴骑兵运动起来。

一旦他们运动起来,基本上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再次攻击能力。

这就给了汉军以包围和驱逐这些匈奴骑兵的战机。

在太宗皇帝和先帝在位时期,超过七成的对匈奴作战胜利,是靠着这种方法获得的。

我打不过你,但我可以耗死你!

而张越拿出来的这骑兵三件套,将彻底改写骑兵作战的规则。

长途奔袭,虽然依旧会让人心神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