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节 郡兵(2)

大汉帝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帝国。

至少也是一个统治东亚的庞大帝国。

就离不开仁义道德,离不开将自己的三观,灌输给其他民族王国的基础。

不然,光是无穷无尽的叛乱,就足以让人头疼无比,肝胆俱裂了。

而军队,就是宣传机器,就是播种机。

虽然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做到。

但至少在表面上,要维系形象,要塑造王者之师的风范。

刘进听着,却是激动不已。

张越描述的义兵和王者之师的轮廓,完全符合他内心深处的幻想。

他感慨道:“卿所言,甚合孤意!”

“新丰郡兵,当以王者之师,以义兵之事而练!”

“臣谨奉命!”张越自然顿首领命。

然后,他接着道:“除仁义以外,义兵还当有霹雳手段,战斗力,是行仁义的根本!”

“嗯?”刘进疑惑了一声,问道:“卿请试言之……”

“殿下可知,民间有竖子、逆子,其大父母何以教之?”张越笑着道:“笞也!”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逆子、竖子顽劣,父笞之,以戒其行!”

刘进听着若有所思,微微点了点头。

诸夏民族,自古就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而汉天子,为天下共主,天下臣民的君父。

从这个角度来讲,若是四夷藩国调皮捣蛋了,身为天子、君父,当然负有‘鞭笞’的义务。

不然,要是它学坏了,走了邪路,如何是好?

“且夫,三代先王,皆教民以兵事!”张越继续道:“至今民间百姓生子,依然行弓礼,父持子之手以挽弓射四方,明示有事!”

“孔子曰:吾何执,吾执射也!”

“所以臣闻谷梁曰:兹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不得不说,其实,谷梁学派要是抛弃掉那些陈腐的观念和腐朽的大宗族、顽固的亲亲相隐理念的话。

其实还是蛮先进的。

在思想上来说,谷梁是春秋三派中最亲民的。

特别是在宋襄公这事情上面,谷梁的结论,比公羊学派和左传学派的结论,更符合张越的心意。

就宋襄公那种空谈仁义的渣渣,祸国殃民,根本不配为君!

只是可惜啊,当代的谷梁学者,没有几个是真的把屁股坐到人民那边的。

为了争取大宗族豪强的支持,他们鼓吹亲亲相隐和大宗族社会模式。

又因为公羊学派已经主战了,为了突出自己,就主战弭兵。

只能说,nozuonodie。

刘进听到这里,却是高兴了起来。

毕竟,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文青,文青这种生物,说的好听点是天真,说的难听点是幼稚,总是爱幻想。

虽然最近半年,他成熟了许多。

但总归,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过来。

甚至,其实他并未改变,只是想法和视野变了而已。

就像一个人,在校园的时候,总会将世界想的简单,但步入社会,接触到现实后,就成熟了起来。

但再怎么成熟,有些东西已经是难以改变了。

就像刘进,虽然已经接触到了公羊、法家、黄老甚至是杂交的理念。

但谷梁思想教育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却依然存在。

只是将过去的那些空想的东西丢掉了而已。

但本质上,刘进还是相信仁义道德,信奉仁政和善政,可以改变世界的。

“卿之言,孤甚以为是……”刘进对张越长身而拜:“孤拜托爱卿,尽力将那仁义之师,王者之师,具象于世,以救西域万国,拯匈奴百姓于水火之中!”

“臣岂敢懈怠?”张越连忙拜道:“必定夙兴夜寐,以奉殿下之教!”

于是,张越便将自己计划的新丰郡兵的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和建设思路,对刘进阐述了一遍,听得刘进点头不已,大加赞赏!

刘进听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军事,他是纯粹的小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自小身边萦绕的就都是些偃兵派。

战争和军事,被视为洪水猛兽,别说是接触了,就听都很难听到。

也就近来,才开始接触到一些军事常识,勉强能看得懂一些兵书了。

徐荣却是看着张越,直接问道:“那侍中打算在新丰编练多少兵马?”

张越呵呵笑了笑,道:“暂时是一个曲……”

“这样也符合新丰的条件和国家的制度……”

“一个曲啊……”徐荣想了想,问道:“是郡兵曲还是野战曲?”

汉承秦制,但又有所创新。

特别是作战力量上,改变极大。

旧秦的兵制,是标准的部曲仕伍。

以五人为伍,由伍长统帅,两伍一什,为什长总领,伍什为队,队长官称为队率,两队为屯,屯长官汉称屯长,秦称百人将,五屯为一曲,曲长称为军候,两曲编为一部、营,长官为校尉。

但汉季,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求,演变出了野战军和守备军的分野。

守备军,也就是郡兵,主要职责就是防御本郡可能遇到的外敌侵略,并负责镇压内部的农民、士绅、地主、贵族叛乱。

野战军,则主要负责对外作战。

两者之间,除了待遇、装备、训练强度不同外,规模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郡兵编制,一般沿袭秦制,一个校尉部一般只有两曲兵力,不过五百人。

但野战部队,一个曲就能顶郡兵的一个营。

北军六校尉里,规模最大的羽林、虎贲,甚至下辖超过两千人的作战力量。

“自然是野战曲!”张越想都没有想就给了答复。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穷,害怕财政负担不起,所以新丰郡兵的编制就真的是郡兵编制。

但现在嘛,工商署开始盈利了。

自然要扩大编制。

张越甚至都想好了,等新丰这个曲练个半年,就去临潼再建一个曲。

这样,等到后年,他就能拥有两个初步具备作战力的战兵曲,届时就可以去刷副本了。

徐荣听着,手都有些因为兴奋而发抖了,但表面上,他还是故作镇定。

实则心中已经是翻江倒海,小算盘,打的哗啦哗啦的响。

新丰组建一个野战曲?

这几乎就是宣告世人,他要在军事上有所作为!

不然,何必养一个野战曲?

随便搞搞,差不多可以交差不就行了?

而这对他和他的阳里乡亲来说,几乎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现在任谁都知道,长孙殿下未来肯定会变成太孙。

而等到太孙变太子,太子变天子。

那么,新丰的这支郡兵,不就是潜邸卫士了吗?

而且,有着长孙和天子的支持,这支军队肯定会装备最好的武器,拥有最好的待遇和训练条件。

出将才的机会,自然大大增加。

……………………………………

送走徐荣后,刘进松了一口气,即使是他,在面对这样的地方宿老时,压力也很大。

没办法,地方三老,在汉家政坛被称为‘隐匿的九卿’。

他们不存在于朝堂,却又对朝堂有着莫大影响力,有些时候,他们的影响力甚至大过九卿。

更麻烦的是,历代天子,都会在地方基层,刻意笼络和扶持几位三老,作为自己的传声筒。

当有些事情,有些话,作为天子不方便说的时候,这些三老就会上书。

然后,天子就得到了‘民意’的加持。

可以强行通过某些本来阻力重重的政策。

而阳里的这位徐老将军,刘进确信,他就是自己的皇祖父安插在新丰的代言人。

换而言之,其实很可能,新丰的事情就是通过这位的手,传到深居建章宫的皇祖父耳中。

“张卿……”刘进目送着徐荣的马车远去,回头对张越问道:“请卿与孤仔细谈谈,这新丰郡兵的事宜吧……”

在新丰,实践了数月后,刘进差不多能知道和掌握基层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