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节 全民大练兵(1)

这些人的知识水平和经义水准,自然是远远高于水准线的。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是人人都不得不去学习了,不然就根本接不上话,进不了圈子。

在这样的氛围中,只要稍微聪明一点,机灵一些,就能学到知识。

新丰各级官府,也有意的鼓励和支持,愿意学习的人去学习。

但……

那个射术要求,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所有军官,都必须能在五十步上十中五,队率、屯长,更是必须能在百步距离上十中六!

这条要求一出,无数人倒吸一口凉气。

弓礼,是士大夫的基本礼仪。

不会射箭,不懂弓矢的士大夫,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旁的不说,逢年过节,祭祀祖先,都必须执弓献射。

各地乡亭,每年都会组织乡射礼。

对于弓矢的执着,几乎篆刻到了诸夏士大夫的骨髓深处。

这也是汉家全民持械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懂弓矢,会射箭,对汉人来说,不仅仅是保护自己,保卫桑梓的基础。

更是向祖先神明献礼的根本。

祭祖仪式上,没有了射礼,会让祖先神灵不安。

而且,箭术还是重要的社交方式。

故而,汉季是个士大夫,都能开弓,拥有不错的箭术。

但会开弓,能射箭是一回事。

射不射的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五十步的距离,十中五,对很多人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障碍了。

至于百步距离十中六,那就更是令人绝望的要求!

传说中养由基百步穿杨,大约就是这个水平了。

匈奴的射雕手,恐怕也做不到这个程度!

不止是射术问题,更是臂力问题。

几个人能拉得开可射百步的弓矢?

弓矢,又不是弩机,可以用脚踏腰张来上弦。

事实上,能射百步的强弓,就是军队里也没几把。

所以,一时间,很多人都是腹诽不已,觉得这个条件实在是强人所难。

但,这些腹诽和议论,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因为,张越在新丰县衙的前街,让人立了一块箭靶。

每天上班前和下班时,都持弓射了一轮。

连续三天,每天都是如此。

而成绩,则让所有目睹者,惊叹不已,震撼无比!

在五十步距离上,张越从未射失。

哪怕放大一百步,也仅仅射失一次。

其射术的精湛和强悍的臂力,让所有杂音,立刻消失无踪。

汉人就是这样的。

服从强者,遵循规则。

现在,作为曲长军候,张越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耐。

自然,立刻就将所有议论和腹诽,消灭在了嘴上。

于是,一时间,新丰上下官吏,每日闲暇,都开始了练习箭术。

乡亭中,箭靶林立,甚至连庶民子弟,也参与了进来,跟着那些官吏,每日蹭几次射箭。

百姓是聪明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更是雪亮的。

现在,新丰郡兵曲,对军官都有射术要求了。

那么士兵们,肯定也会追求箭术水平。

人们自然明白箭术越高,入伍的几率,自然也就越大!

于是,很快的,在新丰的亭里,连熊孩子们,也开始拿着小弓,到处练习箭术了。

以至于,当各地商贾,来到新丰时,他们愕然发现,新丰变成了一个箭术的王国。

家家户户,村亭内外,都是箭靶。

人们用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在练习着自己的箭术。

有了刘进的全力支持,张越立刻就开始组建新丰郡兵。

首先,搭起来的是架子。

翌日,延和元年冬十一月已亥(初六),新丰曲的第一个机构,就在新丰县衙的南厅正式成立。

张越自己亲自兼任曲长,为军候。

任命县尉胡建,兼任新丰曲军正(军法官)。

从县尉,调户曹吏常远,自县尉调司刑吏顾成,又从工商署抽调税吏周蔽,任命这三人为新丰曲参赞军事。

其实,就是参谋。

这三人,都是张越长期观察后,有一定军事技能,数学、制图都还不错,能背得熟汉军主要军械的基本数据(主要是各类远程武器的射程)的精干之人。

至此,新丰曲的上层建筑,初步搭建完成。

张越命人将一本小册子,分发给胡建等人,道:“新丰曲,将在冬十二月之前,完成初步的组建工作,这本小册子,乃是本将所写的未来新丰曲编制、训练及日常事务规定,诸君拿回去好好看,务必牢记于心!”

“诺!”胡建领着常远等人上前一拜:“末将等谨遵将令!”

张越看着这四人,微微点头。

万事开头难。

但只要基础打牢,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胡军正……”张越看向胡建,下达了自己作为新丰军候的第一个命令:“本将令汝,立刻整理出新丰各乡亭、官署之中,善弓马、明算术、知兵事之人,呈报本将当前!”

将为兵胆,将为兵质!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将官的个性、胆略和气质,直接决定了下面的士兵的个性、胆略、气质。

所以,军官的资质和勇略,在张越看来,甚至比武器装备和组织建设还要重要!

一支强军,最根本的依靠,就是可靠的中下层军官。

胡建闻言,立刻就拜道:“末将遵命!”

“那就散会吧!”张越摆摆手,转向身后,招了招手,将赵玄叫到跟前。

这位随桃候、廷尉的公子,这两个月来,被张越放在身边,每天就让他抄写文章、打扫卫生,磨了两个月,却依然有些轻佻、顽劣。

不过没关系……

“草之啊……”张越轻声道:“汝在我身边也有差不多两月了,如今,新丰郡兵将立,汝便去军队里当一个士卒吧……”

“啊……”赵玄闻言,满脸的苦涩,满腹的委屈。

但可惜,张越从来不给他人权,瞪了一眼,就立刻让他低下头来,不敢言语了。

张越看着他,呵呵的笑了一声。

这等纨绔子,就是需要去军队里好好的磨砺磨砺,吃些苦头,才能成熟起来。

况且,作为蜀王子孙,雒越之后,岂能没有一副好身体?

国家需要他的大棒!

需要他娶很多的百越妹子,生很多的儿子,然后去带领百越人民,走向文明与繁荣。

……………………

胡建四人,却是拿着张越发下来的那个小册子,出了门,立刻就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

没办法,如今整个关中,谁不知晓,侍中张子重在兵法上的造诣?

其所整理和做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篇,更是在上层的军功贵族之中,被封为瑰宝,人人争相阅读。

早期的《战争论》,更是风行于边塞,校尉以上军官据说人手一本,日夜揣摩和研究。

但……

当四人翻开那本小册子后,还是深受震撼。

“这真的是……”胡建看着小册子上的文字,一条条规章制度,眼中露出火热之色。

概因其中,几乎是事无巨细的将军中上下的事务,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连几时起床、几时用饭、几时训练,如何训练,都安排的详细无比。

更有着队形、站姿的要求。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本,将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练兵典范。

有了这本小册子,便是一个中庸之姿的人,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去执行也能练兵了。

这可真的是不得了!

“这几可以为传家之书!”胡建合上书册,内心越想越震撼。

练兵,这可是过去汉军名将的独门绝技!

陇右李氏,凭什么屹立数十年,代代出名将?

靠的就是练兵的特长啊!

从飞将军李广,到李当户、李敢、李陵,三代人代代都以练兵闻名。

千万不要以为,练兵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练兵之事,复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