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节 民兵

而多数残疾,是骨折善后不良引起的。

至于那些严重的内外伤……

其实是救不活的。

所以,张越将乙屯的救护技能,向着广泛存在,并且容易救治的各类伤患引导。

譬如骨折、箭伤、感染、战场紧急止血、包扎之类的事情。

而这骨折救护,是最容易模拟和演练的。

连个模特都不需要,拿个假人,便可以学习。

经过数天训练,乙屯的十几个军官,基本都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战场骨伤处置情况。

看着这些年轻的军官们,渐渐的熟练起来。

张越也是非常欣喜。

“侍中公……”这时候陈万年捧着一叠公文,走进军营,道:“此乃各地乡亭冬训情况的报告……”

张越接过来,拿在手中看了看,然后交给陈万年,道:“通知各乡,开始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冬演!”

“诺!”陈万年领命拜道:“下官这便去通知……”

正要离去,可走到一半的时候,陈万年似乎想起了什么,回头道:“侍中公,长安大鸿胪派人来新丰,传了一条口信……”

“嗯?”

“乌孙使者,已于三日前陛辞归国,临行前,使者托大鸿胪向侍中问好……”

“知道了!”张越点点头。

乌孙人归国了?

那就归国了吧!

终究只是一着闲棋而已。

想着乌孙人,张越想到了另外一个事情,便问道:“护羌校尉范明友若是回京,请立刻告知我!”

数月前,范明友和张越联袂向天子请求,以‘故騠兹候稽谷姑有功天下,如今绝嗣,甚憾!请陛下怜悯,复其国,以慰忠臣神灵’。

有了张越求情,天子自然欣然应允,同意了騠兹候国的复国。

不过……

稽谷姑死于太初元年,迄今十一二年。

当时,稽谷姑又是绝嗣。

所以,要找一个合适的承嗣者,还真有些难度。

至少,在长安是找不到了。

只能是让范明友回湟水,去寻找和这位騠兹候血统相近的亲戚来继承他的爵位和封国,同时供奉他的神灵。

算了算时间,范明友也该回来了。

而范明友此行,可不仅仅只是带回一个列侯继承人那么简单。

更肩负着,重新延续和巩固旧日盟约的重任。

当初,霍去病让小月氏各部,到湟水游牧。

双方可是共同有约。

汉将湟水,交给小月氏各部,各部必须随时响应大汉帝国的号召。

遇到战争,必须出兵出粮,协同汉军作战。

更得为汉扎紧篱笆,不可让羌人有穿过湟水,袭扰河西的可能。

如今,这条盟约的约束力量,已经渐渐松弛。

原本忠诚的湟中义从,渐渐的不那么忠诚了。

故而,张越和范明友商定。

他此次回去,除了寻找一个稽谷姑的后人,同时晓瑜湟中义从各部外。

更要调查这些年来,义从各部的变化、实力情况以及各部首领的态度。

为未来彻底解决湟中义从问题奠定情报基础。

张越不打算,继续掩盖湟中各部的问题。

也不想当个裱糊匠,将问题留给子孙后代。

毕竟,若湟中义从们三心二意,那么,羌人就有机会搞一次waaaal了。

张越可不想,未来自己在前面打的好好的,结果后院起火,羌人们冲进河西到处烧杀抢掠搞破坏。

陈万年听着,连忙恭身道:“下官知道了,一有范校尉的消息,便会立刻禀报侍中!”

“嗯!”张越点点头:“县丞去忙吧!”

“诺!”

“下官告辞!”陈万年恭身再拜,轻轻退出军营。

帐中,张越看向那些因为陈万年到来而放慢了手脚的军官们,轻笑了一声:“汝等再将右臂骨折处置三十次!”

战场上恍惚,可是会要命的!

进入十二月后,整个关中,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

气温更是直线跌落,便是白天,也是冷的厉害。

新丰的渠道建设,已经停止了。

不过,在停工前,全县贯通了十四条大小渠道,另外还有七条已经接近竣工,五条已经动工的渠道。

总里程,超过了三百余里。

预计到明年冬天,全县将实现渠道村村通!

在西元前,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临渭乡的白马里,也接入了一条渠道。

这条渠道,引来十余里外的渭河之水,灌入白马里,然后从村西流向邻村的土地。

哪怕如今是冬季,大雪绵绵。

石头和夯土筑成的渠道里,也依然有着潺潺冰河水在静静流淌。

一些鱼儿,误入渠道。

很快就被巡视察看宿麦的农夫发现,然后抓了起来,用一根草绳串起来。

“正好给俺家大郎加餐!”这农夫欣喜的看着手上的那七八条小鱼,脸上乐得合不拢嘴。

“徐十二……”

正打算回家,猛然身后传来一声呼喝,农夫忍不住回头。

便看到一个瘸着一条腿,穿着华服的中年男子,在朝他招手。

“王家长兄……”农夫见了此人,连忙堆起笑容,迎上前去:“不知道大兄有何吩咐?”

言语之间,颇有些讨好的意思。

没有办法,别看这个人瘸了腿,但他却依然是白马里有数的富裕人家。

除了另外一户做生意的赵家外,最有钱有势的就是他了。

王家有三兄弟,此人是老大,早年在边塞被匈奴人射中膝盖,落下残疾,不得不退役回家荣养。

而他另外两个弟弟,则留在军中服役。

如今据说都已经当了官,管着不少人。

瘸了条腿的男人,没有要身边跟着的奴仆搀扶,而是托着伤腿,迎上前来,对农夫道:“十二啊,俺家今天杀了牛和羊,俺念着十二家今年遭了灾,歉收了粟米,所以就给你带了些牛肉和羊肉来……”

说着他便挥挥手,身后的仆役立刻从一辆被推着鹿车上,取来两包用草绳和麻绳包起来的肉,交到农夫手上。

“拿回去给家里的大郎和四郎补补身子吧!”

“这如何使得?”叫徐十二的农夫赶忙推却:“俺还欠大兄几千钱呢!”

“怎好意思再拿大兄家的东西?”

“若被族老知道,还不得教训俺不识礼数?”

“哎!”瘸腿男人亲自将肉硬塞到徐十二手里,慷慨的道:“些许个铜钱,算的了什么?”

“十二啊,你和俺都是打小长大的,岂能不知俺?”

“你家大郎,今年二十了吧……”

“这马上,县衙就要点兵,校阅,依俺看,肯定是可以入选的!”

“俺的二郎,也到了年纪呢!”

“到时候,到了保安曲,说不定还要靠你家大郎帮衬……”

徐十二听着,终于收下了肉,道:“承蒙大兄看得起,俺回去后,定教训大郎,叫他若是有幸得选,一定记住大兄家对俺家的关照!”

瘸腿男人一听,笑的合不拢嘴了,嘴上连忙道:“这哪里使得?这哪里使得!往后,若是十二家大郎,与俺大郎同为袍泽,互相帮衬、关照便是……”

说着,又让人多拿了一包肉来,塞给徐十二:“这里还有些牛肝和羊肚,十二拿回去给家里的妻子也补补……”

“多谢大兄!”徐十二赶忙拜谢。

瘸腿男子,却是笑呵呵的道:“俺还要去给十四家和老李家去送些肉,就不陪十二了……”

“大兄慢走!”徐十二连忙拜别。

看着徐十二渐渐走远,瘸腿男子,勉力抬起脚,一瘸一拐的继续上路。

但他身边的奴仆们,却都是有些看不懂了。

今天一早,主人就叫醒了家里人,将前几日刚刚买回家的牛羊宰杀了。

然后,就将肉都分别包起来,带着大家上路。

本以为是要将肉送去给乡里的亲戚和乡官邑的官人。

哪知,却是给村里的农户。

还如此的客气!

简直是看不懂了。

“主公……”一个奴婢大着胆子,上前问道:“您何必与这些穷酸客气?还将这样好的肉送给他们?”

“你懂什么?”瘸腿男人冷笑一声:“俺大郎,学了十年武艺,如今正是要大有作为的时候,岂能小气、吝啬?”

“俺旧年在军中,听一个投军的学问人说过,这带兵打仗,最是讲究施恩于下了!”

“几百年前,有个叫吴子的人,甚至能给士卒吸浓!”

“为了大郎,未来出息,俺送点肉,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