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节 蚩尤

那就太糟糕了!

就听着赵充国又道:“至于河西四郡……某曾听说,当初骠骑将军霍去病降服谷羌与渠羌两部,召集其酋豪,至于皋兰山,授其以蚩尤之信仰……如今,这两部大半都崇信兵主,四时祭祀,无论嫁娶,皆喜祭之于蚩尤,以获庇佑!”

张越听着,脸色囧了起来。

天子的脑洞,还有现实基础?!

不过,这可就真的是一个好消息。

“谷羌、渠羌?”张越问道:“未知这两部羌种,人丁多少?”

赵充国摇摇头,道:“这却是不知,河西四郡,有昆邪、浑邪、辉渠之属国,汉也未问其人丁……”

“诸羌种之属,只要不闹事,地方郡守亦不会去理会……”

“不过,前时某奉诏回京,路过武威,恰逢当地有一羌寨,大祭蚩尤,某粗粗估算,其人丁应该不下三千之数……”

“多谢兄长解惑!”张越心满意足的拜道。

他找到一把锋利的战刀了。

若问这世间,什么人最残忍?

答案当然是……自己人。

在后世就有一句名言:二鬼子比鬼子更可恨!

更不提,河西四郡的熟羌如今已经与他们的亲戚分离数十年,在文化、习俗、信仰上都完全异化了。

若能从谷羌、渠羌这样的氏族里征兵,那么这场战争的胜算,便又多上几分了。

更紧要的是,还可以借这两族之手,彻底斩断那无戈爰剑信仰的源头。

将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从历史中抹去。

那么,羌人就将一次族群符号,一个民族的雏形,重新变为一盘散沙。

他们将再没有相同的信仰,相同的习俗。

对于汉室而言,甚至对于羌人本身来说,这都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不用再互相残杀。

汉室也可以省去每年大量的防备羌人的支出。

用一个愚昧的信仰和人造的祖先,换一个永久和平。

羌人应该知足!

当天,张越便留在了温室殿值勤。

其实,就是给天子当厨师,烹煮各色美味。

让这位大快朵颐,龙颜大悦,刚刚入夜,便酣睡于榻。

张越也就没了事情可做,便百无聊赖的蹲在御书房里,看起书来。

本意只是想打发时间,但没成想,却是进了宝库。

韩非子亲笔写下的《五蠹》原本,河上公真迹《道德经》,乃至于据说是孔子、孟子真迹的书稿……

只要将这个御书房搬去后世,保证每一片竹简,都是国宝。

这让张越看的心潮澎湃,心痒难耐。

只是奈何,这御书房中,左右内外,皆有宦官侍女。

更有着侍郎、尚书,定时查核。

张越根本没有办法,在这里玩一把偷龙换凤。

“可惜了……”看着这些宝贝,张越叹息了一声,若有可能他真的很想尝试一下,将这些诸子百家的先贤手稿,拿去空间喂一下瑾瑜木,看看诸子先贤的书稿有何效果?

不过……

也不是不能做到。

比如说,找个机会向天子请求,借阅其中某部书稿。

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御书房中呆了一个多时辰后,郭穰就来报:“侍中,赵侍中来了……”

“哦……”张越点点头,便依依不舍的走出御书房,去与赵充国打招呼。

一见面,赵充国就给张越道贺:“听说,侍中将受命为湟河都尉,出征西海,在下在此早祝侍中旗开得胜,远服万里!”

张越听着,连忙笑道:“多谢赵兄,正要与赵兄讨教讨教……”

羌人是一个目前世界分布最广的族群。

不止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有着大批羌人。

玉门关外的西域大地,也活跃着许多羌人族群。

譬如,汉家属国楼兰与匈奴马仔车师及蒲类诸国之中的山林荒野之中,便存在着大大小小数以十计的羌种氏族。

作为前任守玉门校尉,赵充国自然与这些羌人打过许多交道。

是故,一听张越的请求,赵充国便正色道:“未知张侍中想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