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九章 耶律安端与刘知远

骁雄 神龙摆尾巴 1500 字 10个月前

若论实力,刘知远在大晋可谓是佼佼者,其他诸侯都难以与之抗衡,而奇怪的是,此人却不像其他诸侯那般专横跋扈,对小皇帝石重贵恭恭敬敬,惟命是从。所以,即便刘知远的势力很庞大,可是石重贵并不十分忌惮他,哪个皇帝下没有几个权臣?权臣而已,不是叛臣。

所以,刘知远才会成为河东节度使,要知道,河东节度使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节度使。非皇帝信任之人,是不会被任命河东节度使的。

回顾过去,李克用就是河东节度使,就凭着河东之地,与朱温,以及朱温的后粱斗了数十年,抗击初起的契丹,最后由他的儿子李存勖,也就是后唐的开国皇帝,灭掉后粱,建立了后唐。

起于河东,灭于河东,历史好像是带有一种说不清的宿命一样,后唐最后也灭于当时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之手,开封城头的大旗又换做了“大晋”。

河东节度使治府太原,对于中原的朝廷,河东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藩镇,在唐僖宗交给李克用之前

河东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藩镇,是中原朝廷最为倚仗而且是最大的一个。因此河东节度使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在唐末唐僖宗将河东镇交给李克用之前,河东之地都是被朝廷牢牢控制的,总的来说河东镇都是忠于朝廷的,也是中原朝廷控制河北之地的一种威慑与手段。

所以,耶律德光任命耶律安端为西路军统帅,无不牵制河东镇的意思,没有耶律安端的牵制,耶律德光的铁骑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就打到了黄河边上。

也因为此,无论是无论是后唐的皇帝,还是如今大晋的皇帝,都是将最忠心的大将安排在河东。

只可惜,臣子的忠与奸,并非从几句话中能看得出来的。白居易说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7)

鉴别臣子的忠奸,永远是摆在帝王面前一道无解的难题,

时移世易,有些人当初可能很忠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改变,会变得不那么忠心,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很多被称为忠臣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背叛的本钱和时机。世上真正的忠贞之士又有几个?一旦他们有了本钱,有了适当的时机,那么野心就会随之而来,在加上一点胆量,也许整个历史都会被改写。

比如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不就是这样么?

雄心与野心的区别有时候只是成功与否,成功了,那就是雄心壮志,失败了那就是狼子野心。书写在纸上的历史就是这般势利,因为不势利的书写者的头颅早已经被割下来挂在了城门口,他们书写的历史也化作了灰烬随风飘散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