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近在眼前石敬瑭夺得天下的例子太过诱人,让野心勃勃的枭雄们忍不住效仿,他们却不知道,任何的成功,往往都只是唯一的,东施效颦也罢,南施效颦也好,到头来难免是水月镜花,梦幻一场。
为何是这样?
野狐禅没有说,李风云也想不明白。
也许是那些史书记载得不对,只记载了最表面的东西,却将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深藏于文字之下,甚至有意或者无意中忽略掉了。这也难怪,那些写史书的人,又有几人懂得真正的历史呢?
李风云仔细问了一下十七具体的情况,据十七说,两个多月前,黑衣卫得到一个情报,幽州一名商人最近在开封活动频繁,而这名商人,十七知道,其实是为赵延寿服务的。
十七心中有了警觉,担心此人收买朝中的大臣,对杜重威不利,于是派出大量的人手仔细探查,在损失数名精锐探子之后,终于得知赵延寿见耶律德光被晋国打败,认为契丹国的国势已经衰落,而且最近耶律德光对他又越来越不信任,所以心中有所怨恨,所以私下与晋国朝廷接触,想要归顺晋国,并将燕云十六州献于大晋。
十七当然不信,虽说最近从契丹那边的确传来一些耶律德光处罚赵延寿的消息,但十七并不认为赵延寿会因此而背叛耶律德光。
契丹的国势怎样,十七怎会不知?虽然阳城之战重挫了契丹铁骑,但由于,契丹的根本并没受到太大的损伤。相反,因为从大晋劫掠去了大量金银财宝和人口,契丹的国力反而有所提升。
赵延寿不是傻子,一个摇摇欲坠的晋国,和一个欣欣向荣的契丹,该选择哪一个,不问也会知道。
再说,耶律德光给赵延寿的权势,晋国根本不可能给,如果投靠了晋国,赵延庆非但得不到好处,反而要面临与契丹开站的危险。赵延寿的部属虽然强悍,但比起契丹铁骑来说,还是要差那么一截。
无论从哪方面看,赵延寿都不是一个位了中原而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
所以,十七将自己所探知的情况迅速报知了杜重威,谁料道杜重威不以为意,而且严令十七不许黑衣卫再调查此事,更不许十七插手此事。
无奈之下,十七只好来找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