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洛阳作为古都也有着其原因。”
洛阳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
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可谓是山川纵横,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洛阳四通八达,地处中原,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等。
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永济渠和通济渠分别以洛阳为中心分别向东北和东南延伸。
洛阳成为大运河的中枢和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隋代在洛阳建设有含嘉仓和洛口仓这两大粮仓,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都未用完。
“官家,这两个都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相当重要。”
而长安在六个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汉和唐朝定都于长安,所以两个王朝在军事上处于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在对付少数民族的入侵上,是相当成功的。
洛阳地理位置也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在此建都的王朝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面。
“现在来说说我们大宋,我们大宋的都城在汴梁,古称大梁。”
大梁城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战国时期强大的魏国在大梁建都,四面受敌。
大梁处于交通要道上,无险可守,所以暂时作为都城还是可以的,但是长久以往于国不利。
“官家大梁则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臣大胆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强国越过长城之后大粱几乎是可以不攻而下!”
赵承嗣看了一眼赵匡胤,见到他没有什么异常,才继续说道。
“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已经不在我们手中,我们北方几乎是一马平川,如果真的有一天北方变得强大起来的话,他们便不费吹灰之力便会兵临大梁城下。”
赵承嗣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情。
赵匡胤眉头紧皱,这些他不是没有考虑过,正如赵承嗣所说,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邻居,虎视眈眈。
如果他们真的很有可能会攻到汴京,这也是他心中想要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接着说,朕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官家这话就严重了,这样的大事岂容我置喙,但是我的看法倒是有一点,如果让我选择都城,我会在长安洛阳还有幽州以及邓州这四个地方选择。”
赵承嗣读的史书不少,后世一些关于都城的讨论也有不少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