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雄三镇(二)

滑柔鱼,头足纲,柔鱼科。胴部圆锥形。眼眶外不具膜。漏斗陷前部的浅穴不具纵褶,也不具边囊,完全呈光滑状态。鳍角约为30°,两鳍相接略呈横菱形,肉鳍长度约为胴长的1/无柄腕长度一般为3?2?4?1,吸盘2行,角质环具一个大尖齿,周围有10余个斤半圆形齿。雄性右侧或左侧第四对腕茎化。触腕穗中部吸盘4行,中间大吸盘角质环具斤半圆形齿,顶部具8行小吸盘。内壳角质,狭条形。记录最大胴长35m,最大体重1kg。分布在大西洋西部的25°n-60°n-海域,以及大西洋海域的东北部。曾为西北大西洋极为重要的渔业资源,20世纪70年代末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8万吨。因资源发生衰退,2000年的产量已经不足1万吨。供鲜食,也可制干品[1]。

形态特征

胴体长30厘米左右。胴体背面有一条纵向的黑色带。鳍宽呈菱形。眼球裸露。触腕的大吸盘角质环具锐齿,腕的基部边缘平滑。

体圆锥形,后部明显瘦狭,胴长约为胴宽的5倍,外套肌肉强健,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漏斗陷浅穴不具纵褶,也不具边囊,完全呈光滑状态。两鳍相接略呈横菱形,鳍短,长度约为胴长的1/3,鳍宽大于鳍长,单鳍角40°-50°,多约为45°。触腕穗中部吸盘4列,中间大,边缘小。指部具8列小吸盘。腕骨部具2列小吸盘;中间大吸盘内角质环具斤半圆形齿。各腕长度略有差异。,腕式一般为3?2?4?1,吸盘2列,内角质环具1个大尖齿,周围有10余个斤半圆形齿。[2]

产地产期

分布在大西洋西部的25°-60°n海域以及大西洋海域的东北部,包括格陵兰岛、冰岛、纽芬兰岛、爱尔兰岛、新斯科舍半岛、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各海域和墨西哥湾。冬天生的鱿鱼群从夏天至冬天快速成长,分布区域向南面扩展。其鱿鱼寿命约为1年,最盛期为7-9月。

生活习性

大洋性浅海种类。栖息水深表层至1000m,但随季节性变化。滑柔鱼进行较长距离的南北洄游。夏初,幼体随着温暖、高盐的湾流从南方深水区向北进行索饵洄游,在小型甲壳类非常丰富的锋区停留较长时期。性成熟以后,在北方水域交配,雌雄个体集群南下进行生殖洄游,许多雌体产卵,但雌雄的交配活动在南方水域并未终止。成体也有向近岸洄游的现象,但主要是为了索饵。在水平洄游中,因受到冷水团压迫的影响或追索食饵。滑柔鱼也进行从几百米深层至上层和从上层至几百米深层的垂直活动。[2]

幼体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其中磷虾类的比率最大。随着胴长的增长,鱼类食饵的比率逐渐增加,无脊椎动物食饵的比率逐渐减少。但柔鱼类在大个体胃含物中占有很大比率,这表明同类残食现象在成体中尤为明显。[2]

枪乌贼,鱿鱼,又称句公、柔鱼或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身体细长,呈长锥形,有十几只触腕,其中两只较长。触腕前端有吸盘,吸盘内有角质齿环,捕食食物时用触腕缠住将其吞食。喜群聚,尤其在春夏季交配产卵期。鱿鱼在中国唐代始见记述。

生活习性

枪乌贼是浅海性种类,主要生活于大陆架以内,但在水深150~200米左右的陆架边缘也有密集群体。白天多活动于中下层,夜间常上升至中上层,垂直移动的范围从表层至百余米。体呈流线型,相对长度大,阻力小,加上端鳍的辅助推动作用,为头足类中游速最快的类型之一。但因其运动方式靠漏斗喷水推进,在游行中也常受风、流的影响。枪乌贼是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食物大多为小公鱼、沙丁鱼、鲹和燐虾等小型中上层种类,也大量捕食其同类。枪乌贼本身又是金枪鱼、鲐、带鱼和海鸟的重要食饵。

形态特征

枪乌贼目多种海生10腕头足类软体动物的统称。中国出产的鱿鱼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等国出产的不同,在分类学上叫做枪乌贼。它的头和躯干都很狭长,尤其是躯干部末端很尖,形状很象标枪的枪头,而且在海里行动非常迅速,所以叫枪乌贼。游泳迅速,亦可在海洋中漂浮。长约5公分~20公尺以上。体躯椭圆形,颈短,头部与躯干相连。有二腕延伸为细长的触手,尖端有4行吸盘,内有角质环。体表为坚韧而柔软的外套膜,内埋有骨质内壳,眼几乎与人眼一样复杂,位于头部两侧。多数把卵产于漂浮的水草上,有些则产于海底;孵出的幼体有些与成体相似,有的要经过浮游幼体阶段。枪乌贼在海洋中为数众多,是多数动物包括抹香鲸、硬骨鱼类以及人类的食品。部分枪乌贼具多数发光器,可能用于招呼同类或吸引猎物。

特征体由头部、足部、胴部和内壳组成。头部两侧的眼径略小,眼眶外有膜。头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对腕甚短,腕上具2行吸盘,左侧第4腕茎化,部分吸盘变形为2行突起,司传递精荚至雌体的功能;1对腕甚长,称触腕或攫腕,有穗状柄,触腕穗上有吸盘4行。胴部圆锥形,肉鳍分列于胴部两侧中后部,两鳍相接略呈纵菱形,少数种类的肉鳍包被胴部全缘,胴部腹面具漏斗。内壳薄,不发达,角质。披针叶形。包埋于外套膜内。少数种类具发光器。位于外套腔内直肠两侧。具墨喷,囊墨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