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苏轼应该出生了吧!
要不找一找苏轼。不给小青找个共同爱好的吃货,自己是别想安生了。
“石儿,吃了这碗粥,好好休息一下,还有三个时辰便开考了。”
直到沈石来送粥,沈石才发现:什么?三天已经过完了。自己这是听她说了三天的老鼠?
沈石看了下小青,然后看向小咕噜,意思很明确:“你能不能在不吃她的前题下,吞她几个时辰?”
沈石的目的很简单。只要给他几个时辰,把题库一做,再把几个文人大佬的论语注一背。这就齐了,应该是考的中的。
这要感谢大宋立国未久,大佬们还不多。
一如当年的沈石学马哲,没那么多的大佬们加内容,那马哲也就薄薄的一本,上、下册加起来也没一百页。
再看沈石穿越前的马哲--你说两句,我补充两句……啧啧啧,全成了大部头,真心同情以后的小学生。
而且这玩意儿就与大宋的半本论语一个兴致,不是真正坐上那个位子,谁会有那耐心听你瞎比比?
小咕噜打了哈欠,等沈母出去后,直接把小青一拍。然后便看见小青直接化了原形。
小咕噜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千万别咬!”沈石提醒道。
无论城内发生了什么,院试的日子还是如期而至。这本身便是太平盛世的标志。甚至可以说,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正常举办。
连着三天的雨,就没见停过。然而这有什么,除非天上下刀子,当学生的哪个听说过考试会因为下雨而延期的?
而这一次考试,皇上点了名,让沈石参加。幸进的事,赵祯也听到了。他封沈石官儿,可不是让他担负“幸进”之名的。所以沈石必须考举。
他现在已经是个童生了,理论上他是可以考的。异地参考,需要保人,沈石的保人就是包拯。
所以沈石直接被从火线上叫了回来,参加考试。
沈石也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他明白这是赵祯对他的爱护。虽然他不在乎什么幸进之名,但是这就是这世界的潜规则,除非你不在这世界混了,否则完全没有必要硬来。再者说了,这可是大宋。半本论语治天下。说白了,主要就是考个论语。
一本论语才多少字?绝对没有马哲多。再把题海一做,妥了。
这事儿真心没什么难度。考官也从来不希望自己的考生出什么妖蛾子。
雪化了,那就是水。但凡写“春天来了”的,你们是是给我们考官找了多少的麻烦,害我们死掉了多少脑细胞?标准答案,你们造不造?
明明有标准答案,干吗要自己造?想造是吧?来来,哪一天坐上我是位子了,想怎么造就怎么造。你就是写“雪化了,是因为太阳出来了”,只要你的椅子坐的对,就是标准答案。现在,老子才是标准答案,造不?
不过但凡家中有考生,这个家庭都会忙死了。最忙的是小青。
沈家人以为小青是在红袖添香。事实却是--“公子,这老鼠怎么煮,才更香?”
人小青,本心从未变过。
她这么喜欢老鼠,沈石是真心想介绍她认识一下苏东坡。
苏轼就曾经自嘲到:「自笑平生为口忙」。在《老饕赋》中一个老年吃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吃饱喝足起身来,又是个美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