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一物治一物

盛唐高歌 炮兵 2348 字 9个月前

取了老妻,相当于得到赵郡李氏认同和帮助,也正是赵郡李氏的帮助,这些年过得顺风顺水。

郭元振倒台后,崔源没受到牵连,依然屹立不倒,少了赵郡李氏的帮助。

对于崔李氏,崔源发自内心的尊敬。

“皓白,你也是一家之主、出入朝堂的人,这一声大姐,老身可是担当不起。”崔李氏一边起身还礼,一边优雅地说。

美女就是美女,年轻时美若天仙,就是美人迟暮时也能美得优雅。

“大姐永远是大姐,皓白不敢逾越。”

崔李氏笑了笑:“好了,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二家话,这些虚礼能免则免吧。”

“听大姐的。”崔源坐下后,马上笑着说:“不知大姐把皓白叫来,有何吩咐?”

清河到博陵,路途可不短,像崔李氏这种级别的人物,亲自前来,还特地找自己,肯定有大事。

崔李氏长叹一声,然后开口道:“老身是为了姝儿的事。”

果然是这样,崔源忍不住看了老妻一眼,老妻看到,有些不知所措低下头,还没待崔源兴师问罪,崔李氏就开口了:“你是牛吗,那眼珠子瞪得那么大,别瞪了,是老身自己来的。”

“姝儿还好,有劳大姐牵挂。”崔源有些心虚的说。

“还好?”崔李氏突然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地质问道:“都被你逼得快要做尼姑了,崔源,我问你,你真想姝儿年纪轻轻就要出家?你是安什么心?”

崔源急得额头都有汗了,连忙解释道:“没,大姐,你误会了,姝儿是我最疼爱的孙女,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哪有什么歹心。”

要是郑鹏在这里,肯定会看得目瞪口呆:阴狠辛辣、霸气外露的崔源,突然间猛虎变成了病猫,在崔李氏面像紧张得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真是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

换作其他人替郑鹏上门提亲,崔源肯定把他大骂一顿再扫地出门,可上门的人是郭元直,他不仅要好酒好菜招款,还拨出一个幽静的小院给郭元直居住。

“郎君,刚才崔御史的脸色不太好,其实郎君就不该赶这趟浑水。”郭元直的随从阿财一边给泡在浴桶里的郭元直搓背,一边小声地说。

“要是容易,还用我这老骨头舟车路顿来到这里?”郭元直叹了一口气:“郑鹏对我们郭府有恩,好不容易开一次口,能拒绝吗?”

郑鹏每次开口,郭府都能从中受益良多,这一次写了亲笔信请求帮忙,请郭家代作媒人,没指明要郭元直,可郭元直主动来了。

官场上,消息灵通很重要,郑鹏从西域火速赶回,战事还没完就得到封赏,连爵田和邑户还没划定就奉旨跑到河北,可郑鹏在河北道干了什么?游手好闲、还跑到太原游山玩水喝花酒,据说弹劾郑鹏的奏折都有好几封,可弹劾的奏折有如石沉大海,郑鹏到现在什么事都没有。

要是郭元直还不能从中品味到什么,这辈子就真的活到狗身上了。

郭可棠知道郑鹏火速回京的内情写信告诉郭元直,建议尽可能为郑鹏创造便利,于是有了郭元直的博陵之行。

“想不到郎君亲自出面,这事也没成,不知怎么跟郑公子交待。”阿财有些感叹地说。

“未必”郭元直一脸睿智地说:“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

相识多年,郭元直很清楚崔源的性格,以他的个性,要是板上钉钉,他不会说那么多,直接一句话把门关死,根本不会说那么多。

说那么多,给人一种感觉,崔源好像在说服自己一样。

崔府内起了波澜,安东督军府内,郑鹏饶有兴趣地跟士兵一起训练。

闲了那么久,打牌也打厌了,感觉整个人都快要生锈,郑鹏干脆跟着一众将士一起训练。

中途休息的时候,黄三走过来,一边递毛巾一边说:“少爷,擦擦汗。”

等郑鹏坐下休息,黄三又讨好地问道:“少爷,我们还要在这里呆多久?不会一直在这里呆下去吧?”

“怎么,无聊了?吃饱就耍,耍累了就睡,不是是合你的意吗?”郑鹏头也不抬地说。

“没,没,就是老呆在这里,有点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