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盛世大唐,上元佳节(五)

盛唐高歌 炮兵 2794 字 9个月前

郑冰摇摇头:“花仙子好看,看起来就像仙女一样。”

“火树莲花”林薰儿肯定地说:“又漂亮又新颖,特别是绽放出来的时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伦哪盏花灯最漂亮,哪盏花灯或能得皇上御点的灯魁。

李白看到一向很积极发言的黄三一声不吱,不由好奇地说:“黄三,依你说,哪盏花灯最漂亮?”

黄三摇摇头说:“这些花灯是漂亮,可跟宫廷的距离不少,没有看完宫廷花灯巡游,小的还是保留意见。”

经黄三提醒,在场的人这才想起,刚才的花灯巡游,只是民间的花灯巡游,真正的重头戏,是李隆基亲自主持的宫廷灯会。

论技术,宫中集结了天下最优秀的工匠;论财富,整个天下都是帝王家的,现在大唐国库非常充盈,李隆基又是一个特别会花钱的主。

不夸张地说,李隆基登基后,长安的上元节,一年比一年好看。

光是民间的花灯,已经让兰朵大开眼界,听说后面还有更好、更漂亮的花灯,兰朵当场兴奋起来:“宫廷花灯巡游,怎么还不开始?什么时候开始?”

这时又是一阵锣鼓声响起,一听到熟悉的锣鼓声,黄三马上高兴地说:“郡主,你听,这是锣鼓声就是宫廷花灯巡游的信号。”

正当兰朵跃跃欲试时,林薰儿开口道:“今年的宫廷灯会,怕是没以往热闹。”

“林姐,为什么?”这次是郑冰发问。

林薰儿解释:“宫延的花灯,以造形优美、价格昂贵的宫灯和花轮为主,每一年,花轮都是宫廷灯会的重头戏,记得最震撼是先天二年,皇上命人在安福门外制了一个高达二十丈的灯轮,衣以锦绮,饰以金玉,足足燃五万盏灯,远远看有如火树银花,灯轮下有过千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的宫女。一个花冠、一块巾帔价值万钱,每个宫女光装束至少值三百贯,长安、万年少女少妇千余人,一个个盛妆打扮,在灯轮下踏歌三日二夜,可以盛极一时。”

“可现在呢,皇上就安坐在朱雀门的城楼上,朝中重臣、皇亲国戚和外邦使者都在,很明显,朱雀门城楼就是皇上看花灯的地方,你们看看,根本没有看到让人惊艳花轮在这里,说不定皇上听从臣子劝告,节省开销,一切从简呢。”

推出的花灯越来越多,不仅长安百姓、游客的眼睛不够看,就是见多识广的郑鹏也看花了眼:

有的花灯制作精巧、有的花灯造形别致,有的花灯体积庞大,还有各种以历史故事人物为题材做的花灯,给郑鹏印象深刻有三盏花灯:

第一盏是转鹭灯,转鹭灯也就是后世的走马灯,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好像在出演一出戏剧一样,非常有趣,很多孩子和外国友人跟着观看;

第二盏是平康坊群芳院做的九仙女下凡的花灯,九个仙女不仅各有特色,还栩栩如生,无乎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每个仙女手里还拿着一个精致的灯笼,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盏是灯轮,也就是兰朵所说周尚书的那个灯轮,高逾十五丈,上面挂满了花灯,这个灯轮很像大风车,这个灯轮和以往不同,作了改进,用齿轮作传动,下面推动的时候带动齿轮,在齿轮的驱动下灯轮缓缓转动,远远看去非常壮观,好像传说中的风火轮。

看了大半个时辰,才看完民间初选出来花灯。

要是巡游的人脚步走快点,估计都快从明德门折回了。

“终于看完,初选出来的,到底有多少花灯啊?”李白感叹道。

黄三想了想,猜测着说:“长安县和万年县各派了一千名女子作巡游使,刚才看了,平均二三个女子看一盏花灯,这批花灯大约八百盏吧。”

郭子珪有感而发道:“整座长安城,挂的花灯有百万盏之巨,这八百盏可谓百里挑一,真是过足了眼瘾。”

兰朵的眼里冒出了小星星,有些兴奋地说:“以前在西域也看过上元节,感觉比我们突骑施热闹繁华太多,到了长安方知山外有山,不管了,本郡主决定,以后年年都要在这里看上元节灯会。”

林薰儿拉着兰朵的手,笑盈盈地说:“郡主,简单啊,在长安找一个夫君嫁了,迁到长安,以后年年都可以看。”

说到嫁人,饶是兰朵热情奔放,也有些不好意思,正想说自己没想过这种问题时,一旁的郑鹏突然“扑哧”的一声笑了。

只是一瞬间,刚才有些羞涩的兰朵马上像一只被激怒的公鸡,当场就瞪起眼,指着郑鹏怒道:“郑鹏,你笑什么,敢笑话本郡主?”

什么意思,一说到嫁人就偷笑,这是嘲讽自己没人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