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了大唐后,一下子多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意味着有大批的官职空缺,在场的官员一下子多了许多晋升的机会,就算自己轮不上,也许自己家族的人、甚至子孙后代也得益,而这一切,是郑鹏带来的,看着郑鹏,大伙都有种越看越顺眼的感觉。
等众人笑得差不多的时候,李林甫转过身对郑鹏说:“郑将军,哥奴是对事不对人,看不惯那些人背后非议,特意提出来为将军正名,请郑将军千万不要介意。”
说话的时候,李林甫躬身行礼,面上带着笑容,眼里透着真诚,特别是那语气显得格外真挚,要不是知道他是口蜜腹剑的“始祖”,郑鹏还差点相信了。
“不介意,不介意”郑鹏笑容可掬地说:“其实这些事我一直懒得说,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可总有小人背后说是道非,解释清楚也好,李侍郎用苦良心了,以后还有很多需要李待郎请教的地方呢,对了,烧尾宴时,请李侍郎务必光临。”
这个李林甫,面皮还真厚,刚刚言正词严,好像跟自己誓不两立,看到风头不头,马上又舔着脸来巴结,自己当面讽刺他是议人是非的小人,硬是装着听不明白,不动于色,这份见风使舵的功夫郑鹏真服了。
连目无王法、营私结党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话都敢说,要是真让他得逞,弄不好就跟张孝嵩同一个下场,郑鹏心里暗暗冷笑,别以为说几句好话自己就不记恨?做梦!
现在骂他几句于是无补,郑鹏决定先放在一边:不是喜欢演戏吗,就陪你演一下,到时坑他一次狠的。
“一定,一定,一定。”李林甫心中大喜,一连说了三个一定。
皇上对郑鹏,真是宠得没边,不仅不允许郑鹏辞官,连冠军候这种封号也给他,可以看出郑鹏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看到下面说得差不多,李隆基干咳二声,等文武百官都静下来,然后开口道:“众卿家,还有何事要启奏吗?”
一众大臣没人说话,半响,李隆基一挥衣袖:“退朝。”
终于要退朝了,先是一番礼仪,退出太极殿时,被文武百官围成一圈的郑鹏又得应付众大臣的道贺,作了多次保证弄一个隆重的烧尾宴邀请那些大臣,这才脱了身。
从太极殿到朱雀门,足足折腾了小半个小时才上了马车。
这时太阳高挂正中,正是用饭的时候,郑鹏决定先回家里吃饭。
回家路上,红雀看到郑鹏有些无聊地挑起马车的帘子看着外面,策马走近,一脸恭敬地说:“恭喜姑爷拜将封候。”
郑鹏一出朱雀门,红雀就看到他手里的圣旨,知道封赏下来了,而那些围着郑鹏的大臣你一言我一句,从谈话中听出郑鹏拜云麾将军,封将军候,先是吃了一惊,转而佩服起郑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