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则是苏军的制空权仅仅只是在某个高度的局部制空权,真要打起来依旧不是德军bf及fw战机的对手。
此时的制空权,其实是形成了超低空由直升机掌握,低空由苏军海鸥战机掌握,中高空依旧由德军掌握的这种夹心饼干式的控制。
朱可夫毕竟是骑兵出身,对空战方面不太内行。
不过他很快也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接着就颓然坐回自己的椅子上扶着自己的额头。
华西列夫斯基立在一旁没说什么,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因为已经进入三千多米海拔的苏军此时已是进退两难。
继续前进朝敌人发起进攻吧……先不说德国人直升机对苏军的杀伤力,它简直就可以说是高地雪山中的坦克。仅仅只是直升机的运输能力都会让苏军胜利无望。
原因很简单,虽然苏军的兵力是德军的数倍,但德军的补给却是苏军的数倍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可以用直升机运输。
撤退吧,苏军主力已经在三千米海拔的高度,有句话叫“上山容易下山难”,雪山就更是如此,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个粉身碎骨……这样还撤得下来吗?
华西列夫斯基心里不由一阵愧疚,因为朱可夫之前就有担心过德国人的第一步兵团,是自己使他放下了戒备。
“我真蠢,不是吗?”朱可夫说:“我们怎么会想不到直升机可以在山地中索降呢?它们可悬停,可以在沙洲索降,可以在下塔斯克索降,当然也可以在高加索上索降……”
顿了下,朱可夫就抬起头来望向华西列夫斯基:“所以,德国人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他们设下了一个陷阱等我们跳,我们上当了!”
“下令撤退吧,朱可夫同志!”华西列夫斯基说道:“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现在撤退可能还来得及,否则……”
华西列夫斯基不也再往下说了,数万人在高加索山上冻死、饿死的惨景忍不住浮上脑海。
朱可夫站起身在办公桌前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看了看地图,就说道:“不,我们或许还有机会!”
其实从汉斯的角度来看,他说的话似乎是有道理的。
第一步兵团拥有高地战神器武装直升机……虽然苏军海鸥慢速战斗机在高地战中也很好用,但与直升机相比还是差多了。
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比如狭窄的山口,它两侧都是挺拔的山峰,敌我双方的部队都挤在山口悬崖的两侧作战,海鸥战机虽然速度慢,但怎么说时速也有三、四百公里,让它往山口这地方俯冲扫射或是投弹……不但分不清敌我,一个不小心连自己都要搭进去了。
直升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它甚至可以悬停,也就是零速度,然后用慢速缓缓前进,基本不存在因为速度太快反应不及的问题。
另一方面,山地上敌我双方都要节省弹药……累死累活的背一箱弹药上山,“哗哗哗”的几下就打完了,再给力的后勤运输也支撑不住。
直升机也没有这个问题,它在山脚一起飞升上一定的高度就上山了。
于是武装直升机那又是机枪又是火箭炮,在高山雪地战场上就有如挥金如土的土豪般的存在,只不过这里的“金”是金属的金。
所以,在苏军刚开始进攻山口时,第一步兵团其实就可以派出直升机将苏军打退了,而且还是轻松打退。
但第一步兵团却没有这么做,直到第100团的两个连就要支撑不下去时才出现。
然而,秦川却自有秦川的道理。
道理很简单……六天前,苏军的主力才只运动到山口位置,也就是一千多米的海拔。
秦川判断苏军主力必定不会继续呆在山口处等待突破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山口过于狭窄兵力无法展开,另一方面就像之前所说的,山口两侧的高地也同样会威胁到山口的交通,比如架起几门迫击炮就可以用炮火封锁。
如果在这时,德军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也就是出动直升机……只这么一棒就会把苏军打懵了,然后苏军就匆忙往撤退。
一千多米的海拔对苏军来说要撤退并没有什么难度,于是苏军几乎可以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