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好些人不禁吸一口凉风,好让内心平静下来,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用意在里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仅仅这上阙,便已经有了许多名篇的气象。
“然下阙却更为精彩,让人读来只觉唇齿留香。”
易先生说到这里,也激动了起来:“下阙前两句,初读之时,只觉是写那些街上往来的女子衣着极尽华贵,可是读到后来,方才发现,这是在映衬一位不落俗套的女子,万般繁华擦肩而过,却只在灯火阑珊之处,静静伫立。”
“然而这不仅只是一位女子,还是斯人苦苦寻求的道。是我辈读书之人,于尘世喧哗之中苦苦追寻的东西。哪怕在寻求的道路上,错过无数的繁华,终有一天,你会看到它,接近它,触摸它,了解它。”
“这一曲,不比柳三变与大晏的词逊色,以是老朽以为,当得一个上上。”
此言一出,台下皆惊。
易先生在秦州可谓是诗词大家,在他口中评出的词,是极为让人信服的。然而近三年来,易先生从未给过任何一首词上中以上的评价。
便是连上下,都难得从这位老先生口中说出来。
然而,今日,就在这文会之上,居然给了这么一个名声不显的少年上上的评价,说出去,惊讶的人绝对只多不少。
就在此时,统计红绡数量的人也走了过来,朝易先生低声耳语几句,随即,易先生面上的笑容便越发盛了起来。
“好了,好教诸位知道,方才两曲,共得红绡两百三十六根。”
“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沈耘这两首词得了不少红绡,哪知道居然有这么多。
须知站在楼上的听众,为数亦有百人。每人手中都给了三根红绡,投完了,便没有了。
先前这些士子不愿早早上来,也有这方面的顾虑,生怕来的早了,那些个听众会考虑接下来的曲子,不愿早早将手中红绡送出来。
哪知这一犹豫,便让沈耘将大半红绡收入囊中。
接下来便只有六十四根红绡可以让剩下这些人争夺,可是,有意思么?
风头已然让沈耘出尽,就算是接下来有人将这六十四根红绡悉数赚去,又能够有什么值得夸赞的。
吕芳三人面面相觑。
“唉,这回咱们三人,可是给州学丢尽脸面了。”曾明礼哀叹一声,却并未转身离去,只是等着沈耘上了楼,让这些人消停一会儿,再将自己的词作献上。
台上,沈耘朝易先生及其他四位评审拜谢后,便领了喜帖往楼上走去。
直到此时,那四个评审才有空问易先生:“易公,这首《青玉案》,诚然是不错,然而,当真有你说的这么好?”
易先生摇摇头:“你们不懂,还以为我是看与他的关系才给这样的评价么?其实不然,如若你再多玩味几遍这首词,我相信你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
“想必今日之后,天下再也没有什么词,在写元夕这一处,能超过这首《青玉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