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关于民兵团的想法

奋斗1981 步枪 2403 字 9个月前

在车上,李路一边开车一边对张卫伟和万山说,“退伍兵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财富。部队这个集体,是人类迄今为止组织管理最为严格执行力最强悍的集体,恐怕未来不会有任何一种集体能够超越部队。纪律,执行力,这是最重要的东西。马工他们劝我说,这么搞负担会很大,而且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来进行培训。要我说,这些都是值得的。从做企业的角度出发,这么干显得盲目,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么做非常值得。经过培训,接受过部队教育训练的人员,有强于普通人的能力,这一点我是非常相信的。”

李路道,“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十分不愿意看到在前线奋战的弟兄们,把脑袋挂裤腰带上拼杀,退伍回到家后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这是犯罪。”

“头儿,我非常支持你的决定,投入再多的钱,这个事情,我都认为必须要做。”张卫伟说道。

万山自不必说,他和李路一样,感受深刻。事实上,万山退伍回到家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务农。

老连长邓连坤的例子就在眼前,李路又何尝不会参杂进个人情感呢。其实,红星内部对李路的反对意见是很多的,大家能够理解接收退伍兵进入工作,但是不能理解李路的照单全收。

那不是合格的企业家该做的事情。

该不该做,李路决定了,其他人反对也没有用,按照指示落实下去就是下一步工作。

万山突然说道,“班长,我有个想法。”

李路回头看了眼,道,“说说。”

“新光明厂有民兵营,咱们红星系的企业工厂,也完全能够组建民兵团什么的。几个工厂加起来,一个团绰绰有余。我之前看过相关的规定,陆港地区也在战区范围,红星厂符合组建民兵部队的条件。”万山有些激动地说道。

无疑,这个办法如果可行,那么大量的退伍兵的安置就有了绝好的去处——以民兵部队的名义,平时参加工作搞生产,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打起仗来马上就能拉起一支部队支援前线。

这个办法对于缓解红星内部的反对声音更是有些很好的效果——因为那是以国防的名义,地方政府的拨款不用想,至少二十年内不会有这种好事,但是胜在有政策方面的支持,而且还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声誉。

李路有恍然开朗的的感觉,慢慢的思考着说道,“民兵部队不算是部队,是地方组织的准军事组织,不过指挥管理权必须得归一级党委。”

经过万山这么一提点,张卫伟的脑筋也活路了起来,说道,“可以建议红星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民兵团,红星工业园管委会是地委的直属机构,有这个权限的。咱们把组织军事训练的指挥管理权交给管委会,这不就得了?”

李路猛地一拍方向盘,道,“可行!这么一来,别说一千人,再来一千人,也没有丝毫的压力!”

民兵建设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国家有这方面的拨款,地方政府财政也有这方面的预算,但是显然少得可怜,哪怕到了三十年后富得流油的状态,预算均分下来,用在国防建设方面的也显得过少。

不过,要的是一个名义,既可以解决大量接收退伍兵在体制层面的隐患问题(你集结那么多退伍兵想干什么?),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好的政策方面的优待(我为政府解决了大困难以情以理都应该给我一些优待政策)。

人工成本这个方面,实际上红星内部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放在第一位——当前人均工资只不过四五十块钱,哪怕是加上其他保障,人工成本都不会高到哪里去。大家担心的是,一下子把这么多人纳入红星的薪资体系会形成巨大压力——红星薪资体系中的人工成本才是最高的。

刘贵松算过一笔账,红星薪资体系中一名最普通的职工的维持成本每个月都要在六百块钱左右。平均下来已经过千了。这是一个让人害怕的数据。也就是说,维持红星系体制内职工队伍,每个月都要一百多万元的支出。

能让退伍兵弟兄们有一个安稳的工作,起码能顾上一家老小的温饱,这是李路的底线。

经过万山的启示,李路甚至拓展开去想到了另一个绝佳的安置大量退伍兵的办法来,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