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何惜白发生

大宋明月 湘南笑笑生 1885 字 9个月前

赵皓只是稍稍停顿了一下,手上的朱毫继续挥洒而出。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何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所书,此时的辛弃疾尚未出生,自然不会露陷,而且因为他的到来,辛弃疾还能不能写出这首词还难说,此刻顺手拿来,震慑鞑子,也不致埋没这首好词。

只是,他改了最后一句。

原文是“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辛弃疾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辛弃疾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

君王和朝廷的无能,辛弃疾最终只能郁郁而终,历史的隧道里空自回响着“杀敌!杀敌!杀敌!”

而赵皓将最后的“可怜”改成“何惜”,使这首词便成了彻头彻尾的“壮词”,气壮山河!

我欲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御敌于国门之外,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纵青丝白发,此志不改,谁敢说“可怜”二字?

一曲“破阵子”写罢,全场一片静寂,宗翰、宗望、宗弼、希尹还有杨朴等人,都是熟读汉人诗词者,纷纷被这首“壮词”所震慑住。

宗弼将宣纸呈递到完颜阿骨打面前,金国老皇帝仔细看了好几遍,终于忍不住赞叹道:“好词,好词……大宋能有公子这种人中龙凤,何愁不兴?只可惜……来朕敬赵公子一杯,愿宋金两国,永世交好!”

赵皓也微微激动起来,急忙起身,举杯相迎,一饮而尽。

阿骨打没有可惜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可惜什么。

或许是可惜赵皓宗室的身份,注定不会被重用,壮志难酬。

或许是可惜这样的一个人杰,却不能被他所用。

宗望、宗弼等人,纷纷举杯向赵皓敬酒。

酒宴之间,完颜雪不知何时已退回阿骨打身边,一双妙目,却再也离不开赵皓身上。

虽未饮多少酒,那一双如同秋水般的眼波之中,已蓄满了浓浓烈烈的酒意。

俊美不凡,英气勃勃,勇冠三军,才气逼人,铁骨铮铮,豪情猎猎……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男子,完美得令她惊心动魄。

看惯了那些长刀快马,弯弓射雕,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刀头舐血的女真汉子,就像在满山的土坷垃之中见到一块完美无瑕的白玉,就像……走了一长段牛粪和泥泞混合的羊肠小道,突然见到一条铺满鲜花和地砖的康庄大道。

这个来自南方的公子,音容笑貌,已然化入了她的心田,那浓郁醇厚的爱慕,已融进了她的骨子,无可消除。

若能结连理枝,若得比翼飞,虽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