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修怅然道:“大明立国两百年矣,有许多弊病的地方,正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卖力用命,切不可堕落萎靡。”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酒宴自然是不会继续举办下去了。
众人皆散席去。
刘惟宁十分尴尬的冲宁修拱了拱手道:“宁贤弟,愚兄知错了。”
宁修神色稍稍和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刘兄是做大事的人,焉能被这些琐事俗事羁绊?”
稍顿了顿,宁修继续说道:“明年二月便是大比,现在已经十月末,不若我们过些时日便启程前往京师备考。不知刘兄意下如何?”
刘惟宁知道宁修这么说是不放心他在江陵待着,从而沉迷于酒色,便叹了一声道:“愚兄也正有此意。”
其实年后再启程前往京师也不是不可以。
湖广距离京师虽然路途遥远,但顺利的话一个多月怎么也到了。
可万一发生意外呢?
所以很多考生往往会留出余量在年前就动身。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到了京师后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选择客栈居住,这时候客栈房间宽松,价格也不高。
等到临考前一个月那真是价格飞涨且一房难求。
即便是同乡会馆也不是无限制接纳的,你去的晚了会馆房间满了,肯定是不可能住下的。
科举是终身大事,大比更是重中之重,宁修可不希望在这方面出现任何的意外。
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了。不过这也得适应,选官之后若是外放,那一年跟亲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好,那我们便约定,后日我们正式启程前往京师!”
......
......
十月中旬,宁修与刘惟宁启程前往京师备考大比。
他们的行进路线是从荆州码头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抵达南京,再从南京换船渡江去扬州。到了扬州再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路线,是因为这一路都是水路,乘船舒服一些。
走陆路也不是不能走,也未必就比走水路慢多少,可沿途车马劳顿,绝对要比走水路累的多。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劳累,宁修自然选择走水路了。
一路上倒也算顺利。从荆州到南京这一段极为顺畅,南京到扬州自不必说。倒是从扬州到京师的路上发生了些小变故。
据说是有朝廷大员的官船经过,河道管控。
宁修倒是并不怎么在意。等一等便等一等吧,反正他们出来的时间早,到了京师时间还绰绰有余。
等他们到了京师已经是十一月,好在赶在了年前。
不然再过些时日河水就得结冰,运河便走不通了。
到达张家湾码头的时候,却有不少士子聚集。
宁修上前一问,便知道他们分居天南海北,都是为了备考会试提前数月来的京师。
他心中不由得暗暗慨叹,对读书人来说,科举大于天。
宁修与这些书生一起进了北京城,本想和刘惟宁租住一个顶好的客栈,谁料刘惟宁主动提议去住会馆。
宁修略作思忖便答应了。
所谓会馆便是修建来给同乡暂住的招待所,大部分在此居住的都是同乡,当然也有例外。
这些会馆当然也不是免费的,只不过比一般客栈价格稍低一些。
开办会馆的都是本省有名望的前辈,故而环境什么的是不用担心的。
宁修与刘惟宁寻到湖广会馆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
那湖广会馆的门子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见宁修与刘惟宁来了也不知道迎上一迎。
宁修自然十分不悦。
他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道:“鄙人湖广荆州府江陵县宁修与同县刘惟宁,特来会馆投宿。”
说罢便把两人的路引一起递给了门子。
晚明虽然各项制度逐渐废弛,但路引制度却是一直坚持的。
路引制度真正废掉是在明末,那时距离明朝灭亡已经不足二三十年,现在显然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路引便是二人的身份证明,有了路引足以证明二人就是湖广籍人。
那门子哼了一声,态度倨傲道:“咱这儿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住的。懂不?”
“你!”见他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刘惟宁却是气不打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