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有从校尉手中接过一张纸,在空中抖了一抖,寒声道:“需要本官给你读一遍吗?”
刘惟宁将脖子梗了一梗道:“陛下出这个题目便是要我们针砭时弊,刘某所写文章也在紧扣这一旨意,有何过错?”
刘守有心道你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皇帝那是做给天下人看的,你还真的端不起自己几斤几两?
他将文章念了一遍,就其中几处质问了刘惟宁一番。
刘惟宁却是一直默然不语不与作答。
“怎么不说了,方才不是挺能说的吗?”
刘守有戏谑的打量着刘惟宁。
至于怎么处理刘惟宁,刘守有确实没有想好。
天子只是下令锦衣卫逮捕刘惟宁,却并没有说接下来要怎么做。
当然,通常被投入诏狱的人都是皇帝恨得牙痒的人,用用酷刑是没啥问题的。
可这次的事情有些特殊,因为犯事的不是官而是个读书人。
这就有些不同了。
照理说如果不是官身,应该由顺天府审理。即便顺天府不与审理,也应该让刑部大理寺会审。
锦衣卫介入确实有些夸张了。
但这是天子亲旨,刘守有只能遵照执行。
但遵照执行不代表他不注重自己的名声。
虽然锦衣卫的名声素来不怎么好,但刘守有个人名声却还不错。
如果在诏狱中对刘惟宁用了刑,难免会遭到一些读书人的唾沫。虽然不痛不痒但终归恶心。
何况刘守有听说刘惟宁的一名同乡已经集合了不少人在写什么联名书,请求天子赦免刘惟宁。
这个时候站出来背黑锅也太傻了。
对刘守有来说,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在不用大刑的情况下叫刘惟宁低头认罪。
只要刘惟宁认罪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一来天子有了台阶,不必再揪着此事不放。二来那些读书人也就被堵住了嘴巴不敢再叫嚣了。
所以一切的关键就是叫刘惟宁认罪。
可是这个读书人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要想让他低头认罪似乎并不容易啊。
对此,刘守有不惜使用一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