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成仙,长生不朽,乃修道人一生所求。
这一步自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哪怕九重天的半仙,最后也不见得就能真正得道。
如浣花阁北灵长老,也仍然是出身仙宗,修行道祖真传,但驻足于九重天,也不知多少年月,以苏庭推测,这位北灵长老,只怕此生都难以得道了。
如若北灵长老今生未有作孽,而多是行善积德,今后寿数尽了,兴许天庭论功,会给她封成鬼神,也或许能够准她尸解成仙。
又或许,轮回转世,磨洗了今生道行,成为来生的福泽。
“苏某一定不会局限在这里。”
苏庭紧紧握拳,低沉道:“我要得道,我要成仙,我要长生,我还要报仇!”
他站起身来,走出了房间,来到了甲板上。
此刻已经到了中土境内。
正仙道已是不远。
苏庭放慢了楼船行驶的速度。
——
正仙道。
道门两大祖庭之一。
昔年道门两大祖师,太上祖师亲自创立守正道门,此后历经多年,无上祖师门下的道玄仙翁,则创立了正仙道。
中土各大道家门派,无论大小,多以这两大道门为源流。
直至元丰山兴起,又有弟子在外创立分支,从而让元丰山成为第三大仙宗道门,但如今的元丰山,却也未受道门祖庭的尊称。
由此可见,守正道门以及正仙道门的地位,在中土是何等地稳固。
只是相对而言,守正道门把持人间秩序,甚至创立司天监,渗入朝堂,只为人间秩序稳固。
而正仙道虽说创自于道玄仙翁之手,却继承了无上祖师的“清静无为”之念,多是不理世事,专心闭关修行。
除此之外,道玄仙翁,更是天地之间,第一位炼成仙丹,以外丹成道的人物。
故而正仙道又被尊为丹道圣地所在!
便是苏庭,也不敢失礼,在百里之外,停下了法船,落下了云空,沿着山脉,徒步往前而行。
“元丰山苏庭,前来拜见!”
堪比仙宝的楼船,穿破虚空,刹那而过。
而今苏庭道行至九重天,乃是半仙的层次,已得虚幻道果,故而驾驭楼船,比以往更为迅速,快得可怕。
从浣花阁出来,穿过南方大地,进入中土,再到正仙道,距离算得是长远。
但在楼船在他半仙法力的驾驭下,竟是比半仙法力来施展化虹之术,也不遑多让。
“不算远了。”
苏庭这般念着,坐在房中,闭目修行。
他已经将法力灌注在楼船之中,足以驾驭三日之久。
此刻便也算能够得空修行。
他先是运使功法,将自身消耗的法力,重新恢复到全盛之时,避免出现变故时,法力不及。
待功行圆满,他便又布下一层法力,从而将心神沉入识海之中。
识海之内,混沌虚空之中。
六轮明月,无比清晰,光华洒落,时时清澈,让他时刻保持在纯净之时,万邪不侵。
而月光下的九重玉楼,显得愈发清晰。
苏庭的阳神,已经登上了第九重楼。
“以往每登一层楼,便有通往更高一层的门户。”
苏庭暗道:“只须得修行火候足够,便可以推开门户,更上一层……但这里是九重楼,却没有了更上一层的门户,只能由我摸索。”
六月不净观乃是道祖之法,极为不凡,有着清澈杂念,永镇识海,万邪不侵的效用,除此之外,更值得让人惊叹的,则便是这道路的平坦。
只须修行火候足够,便可推开门户,境界更高一层。
但如今没有了通往下一层的门户。
那么他便只能徒自摸索。
在真正得道成仙的这一步,只能依靠自身来摸索,就连六月不净观,都没有捷径可走。
——
九重玉楼,一层叠一层,但越是往上,空间越是狭小。
到了第九重楼,这里方圆不过一丈,周边再无壁画,也不显奢华。
只有中间一座水池,方圆三尺三分三寸。
水中倒映着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