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体的。前人说作诗是功夫在诗外,武功也是如此。你如果没有对世界有个清楚的认识和觉悟,很难修炼成上乘的武功。修禅所谓明心见性,不过是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你每天吃饭、睡觉、读书、练武,都是在体悟证道修行的过程,你每时每刻在经历的时候,你没有觉知到它们?你每天看到的事物千千万万,你有没有体会它们当下的存在?有没有思考总结过它们的差异性和同一性?这些道理都能想明白了,最后能清静本源,觉知万物同体,就是悟道了。能够悟道,你的武功自然也就会超脱精进。功夫要达到武道之境,不仅要苦练,还要会观察思考,最重要的还有用心!”
杜玉清绯红了脸,点点头,父亲的话是那么有趣而意境深远,她好像有所感觉,又没有确切的抓到,心里既迷茫,又兴奋。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在父亲的描绘下变得充满了意义,练武也成为了一种最好的实证修行。
“你读过什么书?”父亲突然问道。
“跟着母亲读了一些《女诫》《内训》和《女论语》。”
父亲皱了皱眉头,说:“我是指经史子集之类圣贤之书。”
“经书我读了四书,五经里读了《春秋左传》,《诗经》《易经》《礼经》读了一部分,有的地方读不懂,有的读过了就忘了。所以没有再读下去。《尚书》没有翻过,感觉很难。史书读了《史记》和《汉书》,子集读了《道德经》还有一些其他人的子集。”杜玉清有些羞涩地说。
“可曾背得?”
“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基本能够背得,《孟子》才背到《滕文公下》。五经中只能背得《诗经》中的一部分和《礼记》中的几篇。《道德经》只是熟读,还不能背,《史记》里面可以背诵几篇。”
“不错,你竟然自己也能读了这么些书。”杜渊之颔首赞许。他心里很是有些吃惊,一个女孩子仅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竟然也能读了这么许多书,虽然她读书的深度和记诵的的程度远远比不是那些同龄的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书香门第的男子,但毕竟她是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情况下,而且是没有科考这功利目的下自觉的做到的,这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人从书中乖,这个孩子的确不同寻常,不能用一般闺阁女子的要求来约束她。
杜渊之默然不语一会,然后说道:“任何事物都需要系统的构建,读书当读万世书,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世界的基本性是不变的。这万世书就是千百年来经历了岁月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圣贤经典,它乃穷通天地之道的坟典,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本。民族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熟读这些经典,把它们内化成我们的精神,建立起我们基本的价值思想,才能纲举而目张。就像这棵树,栽种时能否活下来,首先要看它根系是否完整,然后要有足够的土壤、养料,把它的根埋在土里时还要把它周围的土壤夯实了,以后还要不断地浇树施肥,让它的根系慢慢适应这里,深入扎根到土壤里,根系完全发达深入了,才谈得上以后树干和枝叶的生长壮大、开花结果。
这样,过几天我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来杭州游玩,届时我看能否请他给你指点一下读书系统的建立,并且指导你一些读书方法。你要好好珍惜哦。”
“真的?”杜玉清的眼神仿佛一团火瞬间被点燃起来,晶亮亮地盯着父亲。她的欣喜和欢笑满满地溢在了脸上,如同春天里明媚阳光下的牡丹娇艳动人。太好了,她能够真正地,名正言顺地和兄弟一样读书了。
杜渊之被长女的欢喜感染也有些动容,忍俊不禁起来。他笑着点点头说:“真的。姚无辰是我多年的朋友,学问好,见识深远,非常人所能比。你以后接触了就会知道了。
你既然喜欢练武,喜欢读书,不妨把两种喜好结合起来体会。世界一体,万法同源。读书可以作为学道的途径,练武可以作为实修的验证,两者可以互参互证,你以后读书读多了就会慢慢领悟。你要想在武功上精进就要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