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庸之道

杜玉清说:“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但都必须达成平衡才能立足,这个平衡有它自我的平衡,有它和周遭的平衡。作为个体,它平衡的支撑点就在它中心位置,所以它要立身中正;作为群体,它除了自我的平衡,也可以借助周围的事物达到平衡;所以我们看到树木是独立的平衡,小草是匍匐于地的平衡。雨伞是中心支撑的平稳,房屋是四方立柱分散承重的平衡。佛语说有三千大世界,它们又是由千倍的中世界,还有更小的千倍小世界构成。世界充满了一个个小小的世界,它们独立,然后建立了连接,成为平面,成为立体,然后构成了整个世界的平衡和谐。

作为有思想的生物,人,就需要更复杂的多种平衡。他不仅需要自我的平衡,还需要有与社会的平衡。自我的平衡就是身心合一;社会的平衡是各种力量的冲突达成的暂时妥协,在这里,群体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为了达到平衡,个体的委屈甚至牺牲会经常发生。刚才春生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从自己角度看问题,所以会觉得人心诡谲难测,但作为治国安邦的帝王,他是站在社会的最高度,必须全面考虑和平衡各种人的需求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圣明的君主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中正之道。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它提供的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欣赏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中庸,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达到的协调与平衡。天地万物各在其位,各自生长则非自我所能及,作为个人,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立身中正,外部的世界会自然弥合,和谐相宜。水往低处流,四季的流转,生命的更迭,海晏河清莫不是如此。直,所以立;曲,所以容。”

一番话把大家说得鸦雀无声,宁夏、采薇面面相觑,完全没有听懂;春生蹙着眉头,陷入沉思,仿佛略有所悟;只有杜渊之不断点头赞许,最后,脱口而出赞扬道:“很好!看来你真是有认真观察与思考,这非常好!”

杜玉清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这是她第一次得到父亲这么肯定的夸奖,“不过,我还是要多说一句:既然想通了这些道理,就一定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它。”

“是!”

“直,所以立。要深入一门,设立支点,然后建立连接,达成平衡。”

“是!”

“曲,所以容。要懂得温柔宽容,觉知和反省。”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