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人生何止名利是牢?羁绊自己修行,阻碍心中宁静的一切不都是悬崖峭壁,不都是心牢吗?”
以此类推,耽溺在自我责备和过度沮丧之中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设定的心牢?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及时觉知反省,知错改错。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却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对自己天生的陋习未尝不可如同其它客观事物一样:觉知、接纳、处理,最后放下。心中无碍,才能顺天而行。
想到此处,杜玉清心结已解,释然放下,心情回归清明。转头注意到程羲和关切的目光,一下有些不好意思,歉疚而坦诚地道歉道:“嘿嘿,请大哥见谅!非是我不想继续说,实在是有些问题我自己还没有想透便在大哥面前卖弄,我怕再说下去会误导了大哥。老祖宗的文化是精密的有机整体,我们得慢慢领会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才是自己的。
我已给大哥说过我们杜家的武训,其中纲领便是引用《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子说:‘五子者废其一,非学道也。’刚才我太卖弄了,让我父亲听到必然会给我来个爆栗,说我一桶水不满半桶水咣当。嘿嘿,说我夸夸其谈了。对不起了,大哥。”
程羲和见过杜刚尧,给他的印象是很威严勇猛,和他父亲很像,不大像是会对子女有这样和蔼的态度,责怪中都透着亲切。心中着实有些羡慕。连忙安慰说:“我看伯父是爱之深,责之切。谁有你这样一个儿子都会感到骄傲,读书好,武功也好,伯父应该想让你承担更大的责任呢。”
杜玉清才意识到,自己刚才一时疏忽又不自觉地把父亲挂在嘴上,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忙转移话题说:“其实说到学问,当然还是我三叔更好些,你先把我叔父提出的三个问题放在心上,在练习中好好思考以后才会有自己的答案。不是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吗?叔父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为了你能结合自己实践获得更多的思考和领悟。”
“这个我自然晓得,只是我怕我见识浅薄先生不待见我。”
“放心!我叔父什么人呀,自然是阅人以神了。何况叔父最看重的是人品和心性,这个方面你已经过关了。以后大哥你只要保持自己,真实地说出你的思考和感受就好,太过紧张粉饰反而不美。”
“那就好,有贤弟的鼓励我也不怕献丑了。以后还请清弟多指教了。”
“大哥说错话了,说什么指教呢,我们互相学习!”
“是,我迂腐了,我们兄弟互相学习。”
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重拾旧欢。
望着程羲和原本严肃的脸上时不时爆发出爽然的笑声,杜玉清也眉开眼笑,今天她认识到自己的一个缺点,更重要的是她跨越了自己不完美带给自己的自卑和压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所以,觉知、接纳、处理,然后放下。
心中无碍,顺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