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城墙,顺带着连护城河也建成了,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干成这一切的前提是充足的人力资源。
在数千大军投入建设之后,取土和压实的工作就有人做了,砌墙的工作由会技术的工匠完成,而工程量最大的取土和填埋压实工作,则全部由这些士兵完成。
为了加快建设的进度,早日将城墙建设完成,建造现场动用了部分机械,比如隶属于大唐军方的挖土机,这些挖土机一铲子下去所挖的泥土比几十个士兵挖的还要多很多,另外,挖好的泥土,若是用人力搬运也是很耗费力气的,聪明的工匠马上就想到了好办法,搞了个简易的输送带,挖好的泥土直接放入输送带,人力踩着输送带,将泥土送入两片薄墙之间,然后再由人力或者机器,将泥土推到需要的地方,并用脚压实,最后用机器压实。
大量的人力,少量的机械,以及工匠的聪明才智,这些结合在一起,让建设城墙的工期缩短了很多,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把大部分的城墙建设好了,估计在十日之内完工是毫无压力了。
其中,有一段城墙完全建造完毕了,也就是城池北门的一道城墙,这一段城墙建造的时间不是最早的,但却是最早建设完成的一段。
这个部分的城墙建造的速度最快,不是因为地理位置好,也不是因为这里的工匠更努力,而是李安对这一段最重视,调集了更多的工匠人力,所以,自然能够最早建设完成了。
城墙的外面是光秃秃的,但在城墙的内部,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能让人登上城墙的梯子,城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也是最大最宽的梯子,其余部位的梯子就比较简陋和小巧了,只要能满足让士兵登上城墙就可以了。
围绕内城墙的边缘,还建设有不少的房屋,这些都是给戍守城墙的士兵准备的,平时士兵可以在这些房子里休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休息的士兵可以很快增援城墙,还有部分房屋里储存着守城物资,比如刀剑和箭矢,滚木,礌石这些物资,更有大型的守城器械,平时若是放在城墙上,很容易会被太阳和雨水侵袭而损害,放在城墙下面的房屋里,无疑可以提高使用的寿命。
李安带着麾下的文武官员,很快就抵达了北方的城墙,并从城门位置的宽大梯子走上了城墙。
与建造城墙一样,梯子也是用泥土建造的,只要外壁和表面是砖块,砖块下面全都是泥土,不过,因为压实的比较紧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梯子会损坏。
泥土最怕的就是雨水了,因为雨水可以把泥土冲走,所以,为了防止城墙和楼梯下面的泥土被雨水冲走,所有砖块之间都涂抹了水泥材料,而且,涂抹的很均匀很细致,没有丝毫的漏缝,如此一来,雨水就不会进入砖块的下面了,也就不会冲垮砖块下面的地基了。
砖块铺设的很整齐,踩在上面也很是舒坦,李安感受了一下,心里非常的满意,并一步步走到城墙顶部。
城墙顶部地面的砖块铺设的非常到位,看了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女墙是靠外的短墙,有射击口和瞭望口,靠内也有小墙,不过,因为敌人是在外面的,所以,靠内的小墙建造非常低矮,只有半人高,连女墙一半的高度都不到,站在城墙上,可以轻松的看到城内的所有情况,但若要看墙外的景色,那就要通过瞭望口和射击口了,因为女墙的高度比人的身高要高一些,会挡住人的视线。
李安走到一处瞭望口向外看去,正好能看到外面的水泥路面,还有一侧正在干活的工匠,水泥路已经可以使用了,如此,另一侧的地基也开始铺设水泥路了,用的就是北方二十里的水泥工坊生产的水泥,这样就近取材,建设的速度和成本就会非常的有利了。
城门的上方自然是城门楼了,自古以来,凡是有城门的地方,一般都要建设一个城门楼,一个是比较美观,从远处看过去比较霸气,另一个也可以给守城的校尉休息使用,让守城的官兵有个乘凉的地方,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城门是城池防守最薄弱的部位,外敌攻陷一座城池,一般都是从攻破城门开始的,所以,城门位置的防守,一直都是最为重要的,防守的措施自然要比城墙要多一些,除了女墙部署兵马之外,城门楼上也要部署兵力,滚木擂石从女墙扔下去的杀伤人,与从城门楼高处扔下的杀伤力是绝对不一样的,更高的城门楼可以给滚木礌石更高的势能,从而极大的增加滚木擂石的杀伤力,给敌人更加致命的攻击,若是部署弓箭手的话,从城门楼上射击,攻击的距离和弓兵的视野都会很好。
正常的城门楼都是两层的居多,但在一些重要的城池或者关卡,城门楼就比较高大了,可以是三层以上的城门楼,甚至更高更大。
李安并不太看重城门楼的防守作用,而且,工期也比较紧张,所以,安竺城的城门楼只有上下两层,是最普通常见的城门楼规格,建造起来机会没有什么难度。
古代的城门楼大部分都是使用木材建造的,而木材的强度怎么能跟混凝土相提并论呢?而且,木材是不能防火的,一旦发生火灾的话,木质的城门楼就要彻底完蛋了,所以,李安要求安竺城的城门楼必须用混凝土建造,在重要承重的部位甚至要使用珍贵的钢筋,墙壁至少也要用砖块垒墙,而不使用坚固性欠缺的木质材料。
“走,上楼看看去。”
因为有女墙的阻挡,李安需要勾着脑袋才能看清城外的景色,感觉不是太好,而且,这样也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他决定上城门楼上,那儿只有齐腰的栅栏,不会阻挡自己的视线。
楼梯是木质的,走起来很舒服,尽管李安要求尽可能的使用混凝土材料,但有些部位还是用木材最方便,而且,内部的小楼梯是安全的,用木质材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还有窗户材料,用的也是木质的,只是墙壁和主题换成了混凝土材料。
城门楼顶部的瓦片也是普通的瓦片,就是附近的砖窑厂生产的,与其余城池城门楼的瓦片并没有什么不同。
走上城门楼,李安站在木质栅栏的旁边,单手抚摸齐腰高的木质栅栏,抬眼看向城外。
由于视线没有丝毫的阻碍,李安可以更大范围的观察城外的景象,城外的水泥路,还有正在干活的工匠,可以看的更加清楚了。
而向更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个山头,北方二十里的几座山头,冒着阵阵的烟尘,很明显,那里就是石灰矿山,冒起的烟尘是由于工匠开采石灰矿造成的烟尘。
北方除了石灰矿的位置是一座小山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小山丘,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山丘之中,是否存在更多的资源矿呢?小山丘的地底下是不是有煤炭和石油资源呢?
这些都是李安的期望,前方的诸多小山丘到底有什么资源,这些都是需要人才去探索的,大唐的勘探技术也在进步,在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后,就可以勘探出更多更好的各种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