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刺绣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4379 字 2024-04-20

毕竟,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人都不太可能,同时拥有太多的娴熟技术,总要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有人唱歌,跳舞,演戏都很厉害,但这些都是同一类别的,总不至于打铁也厉害吧!

“李侍郎说的也是,我还是把跳舞练好吧!刺绣学一点就好,对了,听说大唐的女孩子,会给自己喜欢的人送荷包,这些荷包都是自己亲自绣的吗?”

李晓露好奇的问道。

李安点头道:“这是自然,当然是她们自己绣的了,只有是自己亲自绣的荷包,才有意义,刺绣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女孩子的蕙质兰心,所以,我们大唐的女子,都会从小把刺绣给练好,几乎不存在不会刺绣的年轻女子。”

“好吧!我还是要学一下,以后给李侍郎绣一个鸳鸯荷包。”

李晓露笑着说道。

“好,我非常期待你的鸳鸯荷包,但愿别绣成大鹅就好,哈哈!”

李安笑着说道。

在后世的电视剧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个桥段,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别人都会刺绣,就她什么都不会,绣出来的荷包上,鸳鸯变成了大白鹅,当然,要是真的像大白鹅的话,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有些四不像,鸳鸯不像鸳鸯,大白鹅也不像大白鹅,看上去特别的别扭。

当然,因为后世的思想是百花齐放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循规蹈矩的生活,都喜欢出去浪,愿意静下心来刺绣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刺绣,而且,不但不以为耻,反而还觉得很光荣,觉得自己的肆意而为太可爱了,而热爱劳动和刺绣的人,则显得太古板和教条,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是时代的不同所造成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在古装剧之中,制造一些有现代人气息的女主,是非常符合后世人的观念的,后世的观众,会觉得这样的女主非常的可爱,很多女观众更是以此为荣,觉得活的洒脱才是一个女孩子应该有的生活状态,整天坐在屋子里刺绣,那能有什么意思,岂不是太无聊了。

因为有市场,所以,很多后世的电视剧之中,才会进行如此的表达,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不菲的收入。

“大白鹅,鸳鸯和大白鹅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我怎么会把鸳鸯绣成大白鹅呢?我才没那么傻呢?李侍郎应该相信我。”

李晓露说道。

李安点头道:“很好,我喜欢有志气的女孩子,好了,把东西都收起来吧!我们要出发了,晚上宿营的时候再练习吧!等到了船上,你练习的时间就更多了。”

“嗯,我知道了。”

李晓露笑着把手里的针和线都收起来了。

经过简单的准备,车队再次出发,下一次就是宿营了,而宿营之后,只需一个白天的功夫,队伍就可以抵达北部的海港,从而坐船离开埃及,顺着地中海的南岸前往西班牙。

李安能够把口罩缝的很好,但缝口罩这种工作,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是非常简单的一种针线活,距离优秀女工的水平,还差的很远。

而自古以来,评价女工水平的,永远都是刺绣这种行为,一个人的女工水平好不好,关键就看他的刺绣水平高不高,越高的刺绣水平,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女工水平。

尤其是华夏大地,刺绣的水平,被认为是一名女子是否贤良淑德的标准,刺绣的水平越高,女子就越容易被认可,甚至在十里八乡传颂,成为所有人的榜样。

而所谓的刺绣,就是利用针线在织物上秀制的各种图案的总称,在华夏大地,刺绣分为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锈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在中华大地上,刺绣分为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代表着华夏不同地区的最高刺绣水平。

刺绣有很多种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秀,锁丝,挑花,刮绒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和艺术品装饰等等。

在华夏古代的时候,刺绣也被称作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而若是计算历史的话,刺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周朝的时候,书籍就已经有刺绣这方面的记载了。

到了两汉的时候,刺绣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而且,水平还很高,唐宋刺绣施针云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明清时代是华夏最后的两个古朝代,这两个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苏绣,粤绣,蜀绣等一大批有名的刺绣产品,而每一种刺绣,都是别具风格的,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奇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刺绣的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秀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

在大唐时代,刺绣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秀不但能绣出山水花鸟,还能绣出各种日用品抱枕,羽毛秀地毯,羽毛秀服装等。

水族的马尾绣,是中华最古老的刺绣艺术,堪称是刺绣界的活化石。

马尾绣之所以是刺绣界的活化石,是因为这种刺绣的材料是马匹的尾巴,也就是用马匹尾巴上的毛绣的刺绣,这个难度就非常大了,能用马尾巴的毛绣制刺绣产品,这反应了极其高超的刺绣水平,一般人还真是很难搞定,只有技术最高超的女子才能灵活的运用这项刺绣技术。

刺绣的起源很早,早在虞舜之时,就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专门的宫廷刺绣了,就是把天底下最好的刺绣女工,全部请到皇宫之中,让她们为宫里的贵人绣制衣服,如此,皇宫里的刺绣产品总是最好的,也让皇帝和贵妃们都享受到了最佳的刺绣产品。

刺绣的产生与织品的诞生有关,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和纹面来进行装饰,而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从而就有了刺绣。

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大唐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逐渐兴盛起来,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案,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

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代之前的刺绣产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其致力于绘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十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直到清朝的各个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在大唐之后的大宋时代,刺绣更加的发达,由于当时的大宋朝廷奖励提倡,为了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满地施绣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