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露好奇的问道。
李安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开口道:“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何必在乎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不过,关于天狼星的诗词也是不少。”
“哦,又要读诗啊!我听着。”
李晓露说道。
李安酝酿了一下,开口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宋代苏轼苏东坡先生写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他老人家想要平定西夏的强烈愿望,当然,这代表了整个大宋文坛的想法,很多有志之士全都满腔热血,希望朝廷早日平定西夏,改变大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毕竟,当时,北宋在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又与西夏国签订合约,每年送给西夏银子七万两千两,娟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比送给辽国的物资也少不了多少。
虽然大宋帝国比较富庶,但也经不起如此严重的折腾啊!一个富裕的国家要向两个穷国,连年上贡岁币,这简直就是耻辱,而且,这不仅大大的损害了大宋帝国的威信,同时,还会给大宋朝廷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大宋帝国再富裕,也经不起连年的岁币消耗,所以,文人们就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明确告诉世人,他们想要平定西夏,要为国尽忠。
不过,这首诗词之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却显得有些毛病,毕竟,诗词中的西北天狼星代表了西夏政权,但天空中真正的天狼星在南半球,若是苏轼看向西北天空,怎么可能看到天狼星呢?这非常让人奇怪,难道大宋时代的天狼星在北半球,又或者大宋时代的天狼星与后世的天狼星不同,并不是同一个星星。
另外,楚辞之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大诗人屈原,有句诗词“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这里的天狼星影射当时在楚国西北部的强秦,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天狼星在西北方位,可后世的天狼星确实在南半球,这非常的奇怪。
当然,后世的很多科学家,也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天狼星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像弓箭一样的弧形星群,而这个弧形的星群对准的就是其西北方向的天狼星,若是以这些星星为基点,天狼星就是在西北方向,所以,才有西北望射天狼之说。
史记之中也有一句话叫做“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与狼”。
也就是说,位于天狼星东南的弧矢九星,就是用来专门应对天狼的。注意到弧乃为弓,矢为其箭;弧矢居天狼东南,则天狼于弧矢西北。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天狼星乃为野将,主侵略,是入侵之外敌的标志;而弧矢乃为天弓,为应对外敌入侵之星,用以射杀外来侵略者。
如此进行解释的话,也就能理解苏轼诗词之中的,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从这首诗词也能看出,大宋朝廷是宁肯年年贡献给外敌岁币,也不肯组建强大的军事集团,将这些讨厌的外敌给消灭掉。
至于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多方面的了,其一是敌人确实非常的强大,并不是大宋朝廷可以轻易击败的,大宋朝廷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向西夏献岁币的,也打了不少仗,但胜利的次数并不多,而失败的次数倒是不少,是真的不容易打得过西夏。
毕竟,大宋王朝从建国以来,就一直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养马的地盘不在自己的手中,这就造成了大宋骑兵数量的稀少,而利用庞大的步兵去征讨几乎全是骑兵的西夏,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西夏骑兵的机动性,必然是远远强于大宋步兵的,利用机动性的优势,随时可以分进合击,迂回攻击大宋朝廷的后勤补给,从而让大宋军队难以取胜,最终造成了大宋朝廷的屈服。
当然,大宋朝廷的积弱,除了骑兵数量较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惧怕武将造反,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对武将进行限制,武将的政治地位很低,远远不如文人。
大唐诗词的魅力,就在于那种独特的感觉,那种独特的韵味,若是用平白的语言去解释诗词所蕴含的意思,那就会完全失去感觉,让人觉得颇为枯燥。
但对于很多不是大唐文人的外国人来说,若不用平白的语言进行解释的话,他们是完全听不懂的,一丁点儿也听不懂,就像眼前的李晓露就是这种情况,她虽然能感受到诗词的美好,但完全就搞不清诗词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押韵很到位,听起来很有感觉。
李安也是闲着无聊,所以,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解释,告诉李晓露诗词中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若是李晓露还是听不懂的话,李安还可以继续解释,直到李晓露完全听懂为止。
大唐诗词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可以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表达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明白的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并拍案叫绝,而不明白的人,永远都听不明白。
李安也不能保证,自己讲解过之后,李晓露就一定能够明白大唐诗词的意思,但大体上肯定会了解一些的,只是因为她并非从小生活在大唐,所以,不具备大唐文人的底蕴,如此,自然也就难以听得懂大唐诗词之中,那独特的韵味了。
好茶需要细品才能喝出味道,好酒也是如此,有灵魂的美人儿更是如此,诗词自然也不能例外,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李安可以很轻松的品味出诗词之中的独特韵味,但对于李晓露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就算李安亲自讲解一番,她听着都有些云里雾里的,只是为了迎合李安,才表示自己能听懂的,实际上根本就无法品味出大唐诗词的韵味,要是一个外国人能随便的品味出大唐诗词的韵味,那大唐诗词也太不值钱了。
“是不是听不大懂,没关系的,大唐诗词不是外国人能随便听得懂的,听不懂是很正常的,不过,只要住在大唐的时间久一些,就应该能够听懂了,听懂唐诗是需要足够底蕴的,也就是在大唐生活和学习的底蕴。”
李安一语道破了伪装听懂的李晓露,告诉她听不懂不丢人,一个外国人能学会大唐的语言和文字,就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真的不能指望太多,而且,学习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指望李安讲解一遍,李晓露就能够听懂,那样也太不现实了。
“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虽然这些诗词,我听的不是很懂,但听李侍郎讲解了一番,还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的,这些诗词真是太有意思了,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出那么多的意思,太不可思议了。”
李晓露惊诧的说道。
李安点头道:“这是肯定的,大唐诗词有太多有意思的地方,还有好多地方需要你仔细的去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日后到了大唐,多多接触大唐的诗词,自然也就能听得懂了,我相信你的学习能力。”
“嘻嘻,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讲完了,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是不是每一颗星星都有动人的故事?”
李晓露望着窗外的繁星,开口好奇的问道。
李安笑着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这是自然了,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有故事的,这个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你想听哪个?”
李晓露随意的指了指一个方向,开口道:“那边的几个星星好像一把勺子,是不是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
李安抬头看了看,原来是北斗七星,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星星,几乎是大唐百姓人人都了解的有关北斗七星的事情。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个星星组成,在不同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方位是不同的,但总体都是呈现一个勺子的形状。
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组成斗身,古代叫做魁,而玉衡,开阳和瑶光则组成斗柄,古代叫做杓。
要说到北斗星,必须要提北极星,北极星的位置,在北斗星天璇,天枢延长线的五倍位置,而且,天枢,天璇和北极星这三颗星星,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非常的有趣,同时,也是华夏老百姓辨别方向的依靠。
因为北极星始终都在正北方向,只要找到北极星,就能知道东西南北在什么方位了,也就能够走出困境了。